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怀宁县->正文

怀宁县全力打造纸塑百亿级产业集群
小纸杯撬动产业大市场

  循着机器的哒哒声,4月22日,记者走进坐落于怀宁县马庙镇绿色纸塑产业园的安庆市芊芊科技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只见在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上,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纸杯在透明管道里“飞来飞去”完成生产制作全流程。从“手工作坊” 到 “智能工厂”,作为怀宁县纸杯行业的先行者,芊芊科技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已走过25年,见证了该县纸塑产业的裂变发展。

14.jpg

  流水线上即将完成生产制作的一次性纸杯。

  说起做纸杯,怀宁县业内无人不知黄备胜,因为他将小小纸杯带到了怀宁县,又将“怀宁产”纸杯销售出了国门。记忆拉回到1994年,当时25岁的黄备胜办了个家庭作坊,生产当年时兴的餐巾纸。一晃五年,他如往常一样背着餐巾纸到安庆城区批发市场售卖,无意间看到摊位上夹杂在一堆一次性塑料杯中的纸杯,“纸还能做杯子?”这个新发现让黄备胜萌生了自己的想法。

  发掘到纸杯商机后,黄备胜四处问询,并到浙江等地寻根求源,找到了纸杯材料的生产厂家、纸杯图案印刷的厂家、纸杯生产设备的生产厂家。2000年,他用卖餐巾纸赚到的人生第一桶金,采购了生产设备和纸张原料运回家乡,成立了怀宁县第一个生产纸杯的家庭作坊,“当时的机器一分钟只能做40个杯子,只要杯子不漏水就行,对产品其他质量要求没什么概念。”黄备胜说。

  之后几年,马庙镇做纸杯的家庭作坊越来越多,低端纸杯产品竞争越来越激烈。2007年,黄备胜的纸杯“小作坊”迎来转型升级,注册了公司,入驻镇上新建的专业园区,建起了大型纸杯厂,探索生产品质更高的纸杯。首先,他将纸杯外面的图案印刷材料从传统油性油墨改为水性环保食品级油墨。而后,又将纸杯里面的淋膜材料升级为生物降解材料,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2008年,网络购物正盛,黄备胜再一次精准嗅到了商机,干起了外贸生意。搭乘网络“快车”, 黄备胜的纸杯顺利出海,“通过网络购物平台,我们联系到了中东的客户,客户群逐步拓展到非洲、欧洲等地,他们需求量大,质量要求高,但货款好结算,大家都愿意生产好的纸杯卖给他们。”黄备胜回忆说道。一时间,“怀宁产”优质纸杯在国外市场供不应求。

  赚到钱的黄备胜再接再厉,投建新厂、购买设备、扩大产能,目前公司拥有高标准厂房5万余平方米。在新厂智能化生产车间里,公司新购进的一套200多万的纸杯成型机正高效运转,工人寥寥无几,“以前4个工人围着一台设备转,现在一个工人就能照看4台设备。”黄备胜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的第五代制杯机,一分钟能生产140至240个纸杯。”

  经过多年发展,芊芊科技包装已成为年产和销售18亿只生物基环保纸杯和纸浆模塑产品的国内行业龙头企业,年出口创汇1000万美金,累计出口纸杯160亿只。同时,公司主导和参与了《纸杯(碗)成型机》、《纸杯》等多项国家标准起草和修订,累计获得20项发明专利、36项实用新型专利和1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

  在黄备胜等一批纸杯行业探路者的带动下,马庙镇迅速成长起一批纸杯生产企业,在你追我赶中,将小小纸杯越做越多、越做越好。镇内企业还瞄准国际市场,积极研发生产“国际范”的纸塑产品,以新技术、新产品敲开海外市场“大门”。截至2024年底,该镇纸塑产业总产值达50亿元,拥有自主经营出口权的生产企业达25家,年出口创汇近亿美元。

  近年来,怀宁县紧紧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纸塑制品之乡”目标,全力打造纸塑百亿级产业集群,推进纸塑产业高质量发展。该县纸塑产业已从过去简单的家庭作坊式生产模式转型升级为含各类纸塑制品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在内的全产业链条,产品也从简单的纸质包装发展到环保易降解、液体食品无菌纸塑包装等上百种绿色纸塑产品。

  今年一季度,怀宁县新签约亿元以上纸塑产业链项目8个,总投资额25.53亿元,必将为全县纸塑产业发展再上台阶注入强劲动能。


(全媒体记者 白萍 通讯员 张文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