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观区->正文

种下“摇钱树” 结出“致富果”
——大观区乡村振兴的绿色实践

  4月23日,记者走进大观区海口镇镇江村的“摇钱树”工程基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映入眼帘。桃树、柑橘、枇杷等果树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工人们正忙着中耕除草、疏果施肥,精心呵护着每一棵“摇钱树”。

  镇江村村干杨思政介绍:“早在2020年,我们村就开始谋划利用闲置土地,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林木。”到2023年下半年,随着市政府“摇钱树”工程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镇江村抢抓机遇,迅速行动,开始大规模推进。

  镇江村去年种植果树4499棵,主要品种涵盖梨、枇杷、桃和山核桃等。今年又新增1500多棵果树,引入柑橘等新品种。这些果树的种植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更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

  在实施模式上,镇江村采用“村企合作”“村户合作”以及“村集体自主经营”三种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互利共赢。在村企合作模式中,村里提供苗木,企业凭借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负责日常管护,待果树产生收益时,村集体可参与分红。村户合作模式则更加贴近村民需求,村里免费提供苗木给农户,农户自主种植和管护,收益全部归农户所有,同时村里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让农户种得放心、管得安心。

  “我们摇钱树工程绝非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是立足长远,充分考虑到生态和旅游的综合效益。”杨思政介绍,镇江村地处安庆近郊,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村里种植的果树不仅美化了村庄环境,为乡村增添一抹绿色,还为城区市民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采摘乐趣的场所,成为乡村旅游的亮点之一。预计到2027年,这些果树将陆续开始挂果,并逐步迈入盛果期,将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真正成为村民眼中的“摇钱树”。

  在海口镇河港社区,5785棵“摇钱树”摇曳生姿。3月,社区居民查桂英在自己家的小院子里种植了9棵果树,她满心欢喜地说:“种下这些树,不仅院子变得绿意盎然,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真是一举多得。”

  河港社区党委委员齐美中告诉记者,社区在推进“摇钱树”工程过程中,通过组织村民实地考察和专家论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精心挑选杨梅、桃子、柑橘等经济树种进行种植。

  在种植过程中,河港社区创新性地采用“点线面结合”的种植模式,为经济林果的规模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所谓“点”,是指在社区内设立多个集中种植点,如杨梅园、桃园等,通过集中管理和示范引领,实现种植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种植效益和管理水平;“线”则是指沿着村庄道路等交通干线进行种植布局,形成一条条绿色的经济带,既美化了乡村道路,又为过往行人带来视觉享受;“面”则是指在更大范围内推广种植,实现连片开发,形成规模效应,提升经济林果的市场竞争力。

  为确保“摇钱树”工程顺利实施,社区与海口镇林业站紧密联系,定期邀请林业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村民提供种植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从苗木选择、种植技术到病虫害防治,专家全程跟踪服务,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科学种植、精心管护,确保每一棵果树茁壮成长。“一旦村民遇到种植问题,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就会及时赶到现场,提供解决方案。”海口镇林业站站长程从新说。

  近年来,大观区把“摇钱树”工程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作为实施“千万工程”、开展“百村行动”的重要抓手,以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产业振兴和带动群众增收的有效举措,从机制上、制度上、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有力保障,扎实推进。

  “未来随着这些果树逐渐进入盛果期,大观区的乡村必将更加美丽富饶,村民的生活也将更加红红火火。”大观区林长制办公室主任杨传宝说。截至4月20日,大观区“摇钱树”工程完成植树数13132株,实现77个村民组全覆盖,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见习记者 黄媛媛 通讯员 胡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