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式改造让关爱可触可感
“有了这把椅子,我可以坐着歇息一下,上下楼轻松多了!”4月25日,指着3楼楼道里那把高约40厘米的黄色折叠小椅子,82岁的马巧云竖起大拇指。
(《安庆晚报》4月28日)
这种楼道转角处的座椅体现了城市管理中应有的细腻与温度,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在老龄化程度越来越加重的语境下,如何让老旧小区的老人也能轻松下楼,不被高楼所困,享受自由活动的权利,这种楼道座椅可谓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样本。
楼道拐角处的座椅之所以一出现就受到了老年人的肯定与欢迎,主要在于它部分地解决了老年人上下楼的需求。有了它,老人上下楼时就可以在累了的时候,打开座椅,歇歇脚,喘口气。这种关爱可触可感,可谓体贴入微。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一种“加装”式的改造。重要的是这种“加装”成本不高,凡老旧小区加装不了电梯的都可以效仿,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安装,以低成本换来民生大关怀,尽可能地为老年人上下楼提供更好的便利服务保障。
值得一提的,楼道安装座椅无疑是好事一桩,但好事一定要办实办好,使其真正地服务于老年人。这方面尤其要注重座椅的安全问题,在安装之初,座椅质量或有保障,但随着时间推移,使用次数增多,要格外注意座椅的性能与安全。现在每个社区都有网格员,每个楼道都有楼长,网格员与楼长要承担起经常性检查座椅安全的重任,发现问题在做好相关提醒的前提下,尽快上报,做好相应的更换或维修,确保每把座椅都能在百分百安全下使用。同时,居民要爱护座椅,就像对待自家物品一样来爱护,既要做到非必要不使用,更不可将其当作私人物品任意放置不该放的东西。
楼道座椅是个好东西。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老年人上下楼的难题,更是体现了城市管理朝着精细化迈进的努力。在城市越来越繁华,高楼越来越多的语境下,不要忘了还有不少老年人因住在老旧小区里,受困于高楼而部分地失去了活动的自由。对此必须正视,采取有效对策,像安装“爱心座椅”一样,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精细化的关怀,从细微处入手,让每个老年人都能享受生活的自由与乐趣。这既是应对老龄化不断走深,提高对老年人关怀程度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城市文明与管理人性化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