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绿叶”铺就强村富民路
大别山腹地,云雾缭绕处,岳西县19.99万亩茶园如绿毯般铺展。这里是中国茶业百强县、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更是“岳西翠兰”的故乡。从一片叶子到一个产业,从传统种植到全链条升级,岳西茶产业正以“绿”为底色,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
5月7日,岳西县店前镇河西村高山茶园里,采茶工正在忙着采摘茶叶。 通讯员 薛晓莲 摄
生态筑基:
高山茶香里的“绿色密码”
5月6日清晨5时许,岳西县包家乡石佛村茶农冯树琴背着竹篓走进茶园,露水沾湿衣襟,指尖轻掐嫩芽,动作娴熟如舞蹈。“海拔800米以上的茶园,每年只采一季春茶,品质好,不愁卖!”她身后的山坡上,太阳能杀虫灯、诱虫黄板点缀其间,茶园杂草就地掩埋,化作天然绿肥。
石佛村党支部书记王军介绍,近年来,该村持续推进茶叶品牌保护,与村内357户茶农签订《品牌保护承诺书》,严禁使用除草剂和化学肥料,严禁茶厂收购非有机茶叶鲜叶。同时,该村同步构建“种植管护——生产加工——品牌营销”全链条帮扶体系,实现了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村繁荣。2024年数据显示,石佛村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100万元,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分红3.57万元,较品牌保护措施实施前的2016年分别增长30%和20%。
石佛村的绿色护茶实践,得到了岳西县推广支持。近年来,该县先后出台多项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大力推广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建成百亩攻关区、千亩示范区、万亩辐射区。2024年,全县实现茶园绿色食品认证7000亩、有机食品认证10000亩,数百例茶叶农残、重金属检验全部合格;全县干茶产量达7700吨,一产产值突破11亿元,数字里浸润着生态价值的转化。
科技赋能:
传统工艺插上“数智翅膀”
5月6日上午,在岳西翠兰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翡冷翠古坊生产基地,负责人刘文兵正在巡查自动化生产线。杀青机匀速翻转,红外线水分检测仪实时监控,曾经凭经验掌握的“火候”,如今有了数据支撑。“节省人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能保证茶叶品质稳定。”刘文兵介绍道。
“机器换人”不止于加工环节。在岳西县巍岭乡巍岭村雨思忆茶叶专业合作社建设的5G智慧茶园里,物联网设备帮助理事长王随新通过手机终端,实时“掌控”基地和车间生产的风吹草动。
近年来,岳西县与安徽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合作共建岳西县茶产业研究院、岳西县特色农业研究所,为茶产业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该县制定《岳西翠兰机械化加工技术规程》,将“看茶做茶”的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标准。岳西县59家企业加入“岳西翠兰”地理标志国家追溯平台,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茶叶从采摘到包装的全流程。智能远红外热风复合杀青理条定型烘干茗茶生产线等本地企业自主研发的新型茶叶生产线,推动了岳西县茶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产融合:
茶旅相映绘就“富民画卷”
5月6日,岳西县黄尾镇悦溪茶谷里,采茶工手指翻飞摘新绿,直播间里主播讲解茶文化,研学团队体验非遗手工制茶,三组镜头交织成产业融合的生动图景。茶谷负责人汪鸿波介绍,除了茶园踏青、体验采茶制茶外,这里还打造了露营、烧烤、住宿等农耕体验项目,茶园一年四季都有游客。“茶区变景区,茶叶变‘金叶子’,这条路走对了!”
近年来,岳西县打造“亲山茶路·云上之旅”精品线路,串联石佛寺、梯岭等生态茶园,其中,茶叶休闲示范园12个、茶叶休闲农业示范点5个、茶叶农家乐260家。游客朱女士在悦溪茶谷体验采茶制茶后,当场订购10斤定制茶礼,她说:“把亲手做的茶叶送给朋友,比普通礼品更有意义。”
文化软实力持续释放。岳西高腔传承中心创排的茶主题黄梅戏剧目《茶歌飘四方》在市、县进行巡演,创排的黄梅小戏《翠兰飘香》参加全省优秀小戏展演活动。在包家乡石佛山居,创始人冯金波将茶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民宿设计,成为外地茶商的落脚点,每年暑热时节更是一房难求。“我们要让每片茶叶都讲出动人故事。”岳西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站长徐卫兵说。
品牌突围:
从深山走向世界的“金叶子”
近日,在岳西县举办的第四届安徽茶旅大会上,岳西茶旅产业发展成果展人气火爆。现场品鉴“岳西翠兰”后,采购商陈先生立即追加200公斤订单,他说:“‘岳西翠兰’香气高、滋味醇,市场认可度越来越高。”此时,在岳西山货大市场的徽宏茶业门店里,茶商林丽霞正专注地忙碌着。她从事出口贸易,眼下正将今年新上市的有机茶一批批发往东南亚,后续这些茶叶还会进一步分销至欧洲。“我们每年能产出70吨红茶,平均每斤能卖到300元,客户对咱们茶叶的品质那是相当认可!”林丽霞的言语间满是自豪。
品牌价值的攀升,源自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岳西县政府每年投入专项资金,推动“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连续两年冠名高铁列车,在省内主要高速路段铺设高炮广告;启用准用制度,66家企业获准使用“岳西翠兰”证明商标;制定管理办法,对授权企业实行准入退出机制。如今,“岳西翠兰”品牌价值突破30亿元,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互认协定和“一带一路”地理标志推荐清单。
市场开拓步履不停。该岳西县建成中农联、金翠兰两大茶叶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近3亿元;在上海、合肥等地设立茶叶专卖店,345个专营店形成销售网络。更深远的变化藏在产业链上,红茶、黄茶、伽玛茶等新产品打开细分市场,夏秋茶生产持续增效,亩均效益增加560元。
从“绿叶”到“金叶”,从“一产独秀”到“三产融合”,岳西茶产业的升级之路,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这片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叶子,正在乡村振兴的春风里,舒展出生机盎然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