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宣教入脑 应急准备落实
为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筑起一道道防线
近年来,迎江区应急管理局扎实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紧扣“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主题,构建起“科普宣教入脑入心、应急准备落细落实、隐患治理见底见效”的立体化防灾体系,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牢坚实屏障。
构建全民参与的“安全共同体”
5月9日,在迎江区光荣社区,一场别开生面的“主播说安全”融媒体直播吸引了众多群众线下参与、网友在线互动。主播化身“安全侦察兵”,深入模拟家庭场景排查隐患,从燃气软管老化到电热水壶线路裸露,从过期药品混放到应急包配置误区,逐一拆解安全风险点。这种“沉浸式”科普模式,正是迎江区创新宣传教育的生动实践。
活动现场,该区将家庭生活场景搬上舞台,设计“隐患排查大作战”“应急包盲盒挑战”“灭火器实操竞赛” 等互动环节,现场观众积极参与,在模拟家庭场景中查找隐患,随后,来自燃气、供电、卫健等领域的专家对观众的查找结果进行点评,深入讲解燃气、用电、家庭药箱管理等方面的安全知识,细致剖析隐患危害及正确处理方式。此类互动让抽象的防灾知识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指南,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
迎江区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为平台,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积极开展系列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定期组织居民进行应急救护技能培训和逃生避险演练,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同时,该区减灾委各成员单位、各乡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各类防灾减灾宣传活动遍地开花,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断提高,推动了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迎江力量体系初步构建。
打造科学高效的“应战体系”
在迎江区应急物资仓库,30余种、价值400万元的物资分类存放,防汛沙袋、冲锋舟、应急照明设备等整齐排列,仓库管理员每日进行温湿度监测和物资清点。这是该区夯实应急准备的关键一环。面对频发的极端天气,迎江区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从预案、物资、队伍三方面构建全要素应急体系。
该区修订完善《安庆市迎江区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迎江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等各类应急预案,切实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各类应急物资储备充足。迎江区救灾物资仓库储备了30多种救灾物资,价值约400万元;根据该区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寒潮天气防范应对工作需要,以乡街、部门为单位,针对性储备物资。全区上下共计实物储备袋类15.6万条、砂石料0.37万立方米、救生衣1532件、防汛帐篷654顶、水泵133台、移动照明设备102套等应急必备物资。另外,长风、新洲两乡48个沿堤物料储备池在防汛前即已备齐砂石料,确保可随时投入一线抢险使用。
此外,应急队伍上,该区依托区人武部,并积极动员干部职工,组织群众,组建了区、乡、村三级防汛抗旱及森林防火一线队伍,另外针对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成立了多支应急队伍,切实强化应急力量建设,提高减灾救灾工作水平。
建立闭环管控的“安全防线”
2024年10月,迎江区在新洲乡进行蚁害普查时,工作人员在永乐圩幸福段圩堤发现了一处大型白蚁蚁巢及其副巢、蚁道等,分布范围广泛。若汛期水位上涨,极有可能引发管涌等险情,甚至存在溃堤风险。该区迅速响应,组织施工队对蚁害段圩堤进行全断面翻挖并重新筑堤。目前,该段蚁道和蚁巢已彻底清除,有效保障了堤防安全。
这种“排查—整改—验收”的闭环管理模式,已成为该区隐患治理的常态化机制。今年入汛前,该区即启动自查、检查、督查“三查”并行的检查模式,在全区范围内展开全覆盖、拉网式的汛前隐患大排查。同时,依据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重点针对在建工程、关键圩口、城区易涝点等关键领域进行汛前安全隐患的细致排查。汛前共排查出度汛风险隐患14条、较大内涝积水点11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均迅速列出问题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并设定期限确保整改任务按时完成。
通过科普宣传、应急准备、隐患排查的协同发力,迎江区防灾减灾工作实现了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的跨越。当“人人讲安全”成为自觉,“个个会应急”成为技能,这座长江之畔的城区,正以系统性治理的实效,书写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时代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