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多“无椅”公交站 站着等车很难熬
老年人候车盼能歇歇脚
近日,一位大观区居民向本报热线反映,大观区部分公交站缺乏足够的座椅,乘客特别是老年乘客面临“站着等车”的窘境。这位居民呼吁:“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显,希望相关部门适当增加座椅,让老人等车时能坐着歇歇脚。”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人行道狭窄,公交站改造受限。
背街小巷公交站座椅缺口大
针对热心市民反映的问题,5月6日至7日,记者来到大观区随机展开走访。在集贤南路、龙山路等宽敞的城市主干道上,大多公交站都设有公交车停车港湾,配备了遮雨棚、信息屏和多个座椅,基本满足乘客需求,不少乘客坐在座椅上候车。然而当记者从大路行至背街小巷后,看到的公交站情况却截然不同。
在玉琳路南侧的五巷口站,10路、11路、12路和23路公交车均途经此站点,该车站没有公交站亭,仅树立着一块简易灯箱式站牌,上面显示各公交车行驶路线,站点附近也没有提供座椅。几位乘客站在一旁候车,有年纪大的乘客等时间长了,倚靠着站牌稍作休息。
不远处四方城街西侧的四方城公交站,同样只有一块简易车牌。“我常乘坐8路公交去医院看病开药,这里没有座椅,站久了确实有点儿累。”一位候车老人说道。
该热心市民也认为:“我国已迈入老龄化社会,老城区老年人口居多,公交站也应适时跟进适老化改造,让老人们出行更便利。”
随后记者走访了城区其他公交站,发现不止是大观区,其他区域也存在公交站座椅不足的现象。如迎江区棋盘山路和青少年宫东路,从街头到巷尾,所有的公交站点都没有任何可供乘客坐下休息的设施。
此外,各公交站候车座椅的样式也不一致,有的是独立设置的长凳座位,有的则是站亭整合了座椅功能,座椅和站亭融为一体。
建设公交站座椅条件受限
为何有的公交站座椅充足?有的却是“无椅”车站?记者联系采访了安庆市道路运输管理服务中心公交科,相关负责人周波表示:“不是不建,老城区能建的都建了,但受城市规划影响,建设条件受限。”
据周波介绍,近年来针对广大市民诉求,已对城市73座公交站台进行了适老化升级改造,设置无障碍通道,并开通了4条适老化公交线路,方便老年人乘坐公交出行。但由于老城区一些道路较窄,公交站点位置和商户门前距离较近,达不到设立公交港湾和安装公交站亭的条件,只能设立简易站牌。
在玉琳路街、四方城街等背街小巷,不足2米宽的人行道的确让公交站亭建设“捉襟见肘”。一些公交站牌紧邻商铺,“挤”在二轮电动车停车位上,被电动车团团包围。采访时,也有乘客坦言人行道有效宽度太窄。“别说设站亭,行人路过都要侧身。”
如果无法设公交站亭,那能否在站牌附近单独安装座椅?周波回应道:“这并不是简单‘放把椅子’的事儿,公交站台设施设置有一定标准,并要确保乘客安全和通行效率。如果只单独设座椅,没有公交站亭庇护,离机动车道过近,存在安全隐患。天气不佳时,座椅也发挥不了作用。”
记者手记:
公交站座椅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背后折射出老城区更新的难题。对政府部门而言,每个公交站点的改造都不是一道简单的方程式,而是需要平衡安全、便利等多重因素。对广大乘客来说,在安全候车的基础上,有一把可以歇脚的座椅,适当提高候车舒适性,又何乐而不为。
如何既守住安全底线,也要提升民生温度,还需突破传统惯性思维,开发更多创新型意见。“可安装折叠座椅,不占地方,不用时还能收起来”、“发动公交站点附近商铺,设置爱心候车座椅”……采访中一些市民纷纷提议。如此社会各界集思广益,或许会给政府相关部门一点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