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上好人工智能这门“必修课”

  近期,浙江省人工智能通识及应用网络专题培训第四课邀请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以“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主题,用亲身经历分享机器人产业发展案例,从不同角度讲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经验。此次授课是浙江“人工智能通识及应用网络专题培训”的一部分,也是浙江共富善治大讲堂首次邀请“90后”科创企业负责人。

  今年以来,随着DeepSeek的爆火出圈,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学习人工智能的热潮。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对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提出了更高要求。

  党员干部承担着服务群众的具体职责,学习运用人工智能,能够帮助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比如,在城市管理中,通过人工智能分析交通流量、环境数据等参数,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治理效率;在公共服务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群众需求,能够实现个性化、高效化的服务供给……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和红利不言而喻,其应用场景已经扩展到了政务服务、基层治理等多个方面,在城市管理、灾害防控、气象预测、公共安全等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几乎都能提供“最强大脑”的智慧助力。

  与时俱进是每个党员干部应有的思想品质和精神状态。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学习人工智能是一门必修课,学的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科学素养。面对新形势新变化,不能固步自封,而应顺应时代潮流,以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牢牢把握时代机遇,创造出新的发展机会。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趋势,放下心理负担,不夸大、不贬低,理性看待机遇和挑战,主动接受、主动适应、主动掌握人工智能带来的新变革、新变化,从而实现工作的更新和迭代。特别要善于将新技术与群众需求相结合,找准人工智能应用的切入点,帮助优化办事流程、提高服务效率,切实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成果,从而更好地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当然,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决策的“赋能者”,而非替代工作的“主导者”。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绝不能一味地依赖人工智能,希冀当“甩手掌柜”坐享其成。必须扛起主责主业、深入调查研究,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沟通交流,让键盘敲击声与田间脚步声共鸣,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精准、更具温度的个性化服务,真正实现人机协同、相辅相成、优势互补。


(彭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