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照亮半生的光
——跨越四十余年的师生情谊
时光或许会模糊知识的印记,却永远割不断岁月沉淀的师生情。在宜秀区罗岭镇,一段跨越46年的师生情谊,如同陈年老酒般愈发醇厚。教师章玉岩用十元钱改写学生汪四清命运的故事,至今仍在龙山凤水间传颂。
十元钱的重量
时针拨回至1979年。14岁的汪四清就读于罗岭中学初一年级,虽是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但他却很懂事,家境穷苦的他常背着竹篓钻进后山杉木林,通过砍柴帮家里减轻负担。
这天,和往常一样,汪四清和家人一起山上砍柴,他的手法熟练、动作老道,砍柴速度很快。“啊!”突如其来的剧痛让汪四清跌坐在地,一根杉木刺伤了他的双眼,幸得有家人在身边搀扶,他才跌跌撞撞回到家。
“双目短暂失明,人站在跟前都看不见。”回忆多年前,汪四清仍记得那灼烧般的疼痛。可家里穷,实在拿不出治眼睛的钱,父母不停唉声叹气,汪四清也只能躺在那用茅草铺砌的“床”上休养。
就在一家人一筹莫展时,汪四清的家门却被敲响。原来汪四清一天没上学,身为他班主任的章玉岩第二天早上就急匆匆找了过来。
得知汪四清眼睛受伤,章玉岩满脸担忧,她二话没说,掏出身上仅有的十元钱积蓄,塞到汪四清母亲手里。“章老师,这钱我们不能要。”汪四清妈妈推辞道。“先别管钱,赶紧带孩子去医院,眼伤不等人!”
在那个年代,这十元钱让汪四清一家在绝境中看到了希望。他们连声向章玉岩道谢,随后马不停蹄带汪四清去镇上眼科医院看病。医生说,幸亏来得及时,再晚两天,两只眼睛可能都保不住。
在积极治疗下,汪四清很快重见光明,这个班上最“不听话”的学生感激到痛哭流涕:“章老师,我今后一定好好上学,来回报您的恩情。”
谁也没想到,这句承诺会在多年后以另一种方式实现。
三十年的牵挂
1986年,章玉岩离开她坚守十年的教师岗位,成为随军军嫂来到浙江,开启了长达30年的军嫂生涯。丈夫从部队转业后,章玉岩又陪着丈夫创办餐饮公司,凭借勤奋诚信和科学管理,短短几年时间就将公司做大做强。
“这些年在外,我总想那个眼睛被刺伤的孩子。”虽身在异地他乡多年,章玉岩却不忘打听汪四清的下落,可惜一直杳无音讯。
故事转折发生在2013年。章玉岩委托老家亲朋,终于联系上彼时在台州开小吃店的汪四清。“这么多年了,你在做什么工作?过得怎么样?”当恩师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汪四清高兴到声音都在颤抖。
更惊喜的是,在汪四清44岁生日那天,章玉岩和其丈夫特意驱车来到汪四清的小店看望他。三十多年未见,当恩师带着生日礼物出现在面前,这个中年男人终于压抑不住内心的喜悦和感情,一时间泪流满面。
汪四清的妻子严桃荣也是罗岭镇人,她说当地人无人不知、不敬佩章老师的。听丈夫讲了无数遍章老师帮助他的故事,这一刻她也感动不已。
“如果店里有困难,可以来公司找我。”离开时,章玉岩关怀说道。
很快,章玉岩和丈夫经营的餐饮公司里,多了位最认真负责的仓库管理员——汪四清,他的妻子则发挥特长干起了面点师,他的家人也先后辗转来到章玉岩的公司谋生。
“没有章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汪四清。”汪四清感慨道,虽然章老师仅比他年长8岁,但“恩师如母”,无论他做什么,都无法偿还当年的恩情。
46年前的一天,汪四清面前一片黑暗,章老师就像一束耀眼的光芒,照亮他未知的人生。
46年后的今天,汪四清和妻子回到安庆,干起老本行,开起了小吃店。章玉岩也响应安庆市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回到罗岭成为一名新农人,助力乡村振兴和家乡建设。二人依旧相互扶持,那段真挚感人的师生情谊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