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不能止步于“道路狭窄”
近日,一位大观区居民向本报热线反映,大观区部分公交站缺乏足够的座椅,乘客特别是老年乘客面临“站着等车”的窘境。这位居民呼吁:“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突显,希望相关部门适当增加座椅,让老人等车时能坐着歇歇脚。”
(《安庆晚报》5月12日)
据相关人员介绍,之所以老城区一些公交站没有座椅,其原因在于老城区道路较窄,公交站点离商户门前距离较近,达不到设立公交港湾和安装公交站亭的条件。
一边是老年人出门乘公交等车时对座椅的刚需,一边是因城市道路较窄不便安装座椅的现实,二者的对立,看上去似乎无解。但道路再狭窄也不能成为公正服务止步的理由。换言之,就是这种对立不能一直拖下去,成为解不开的死疙瘩,要想办法结合具体实际,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
如何解决?这是问题的关键。基于道路狭窄的事实,也不可能在短期内拓宽路面,让问题迎刃而解,但不妨另辟蹊径,就此问计于民,听取一下民意,从民间智慧中寻求对策。就如记者采访手记中提及的诸如“安装折叠椅”“发动公交站点附近商铺,设置爱心候车座椅”等,就不失为一种过渡时期的好办法。
不过这里有两点须注意。一是安装的折叠椅必须保证安全,要加强平时的维护;二是动员公交站附近商户献爱心,要本着自愿原则,不可打着公益的名号搞道德绑架,变相强求,而同时也必须拿出某些具体的奖励办法,给予商户一定的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
公交站台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从长远来看,改变“无椅”现象还得靠城市改造的实施,要结合城市改造预留出设置公交标准化站台的空间,不仅要加椅,有地方可坐,还要加盖顶棚,能遮风挡雨,让公共服务更具人性化。
有数字显示,我国正在步入深度老龄化。面对老年人这个庞大的群体,如何让老年人便利地出行,让他们乘公交等车时能坐下来歇歇脚,既考验了城市管理的智慧,也体现了城市人性化管理的温度。由此创新城市管理,让公共服务更好贴近大众的生活,满足于大众尤其是老年人的需求,就显得更加迫切,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