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体新闻->正文

博物馆,与未来有约

  “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这是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特展名单发布、签订文旅协议、与青年人开展研讨、拓印社教活动、免费鉴宝……5月18日,安庆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热闹开场,博物馆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精品展、跨界游、好活动——

  “城市会客厅”热闹开启

  成为城市会客厅、城市书房的博物馆,哪里最值得驻留?答案一定是展览。

  展览是博物馆的核心业务,是博物馆为观众服务的主要内容,也是体现博物馆社会效益的主要方式。主场活动开幕式上,2025年下半年安庆博物馆精彩特展名单新鲜出炉——6大展览涉及传统非遗技艺、重大历史文化、安庆本土艺术成就、黄梅戏艺术等题材。

  其中,拟于6月中旬至7月底临展的苏州丝绸博物馆《锦绣华冠——中国三大名锦文化展》计划展出70多件套展品,以历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织锦,让观众了解中国丝绸“三大名锦”的历史渊源和工艺技术;原创展览《山野来风——黄梅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拟于10月初至11月下旬与广大观众见面,通过戏服、道具、剧本、唱本、剧照等大量珍贵实物及图片资料,展现黄梅戏名家辈出、薪火相传以及由乡间小戏发展成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的光辉历程;《安庆博物馆新馆开放以来捐赠书画艺术展》则汇聚赵朴初、余守谟、石楠等安庆本土名家力作50余件……

  据安庆博物馆馆长王红星介绍,2024年安庆博物馆推出了精彩展览15个、开展品牌活动184场、推出文创产品100余款、接待观众96万人次,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今年下半年的特展旨在通过系列化、主题化的展览矩阵,推动历史叙事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构建兼具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的展览展示体系,全面激活安庆博物馆的文化传播力。”

  每逢节假日,为一座馆奔赴一座城的游客不在少数,博物馆已然成为文旅的一大亮点。为了让“博物馆与旅游”更好“牵手”,今年,安庆市26家旅行社还与安庆博物馆进行文旅合作签约。“传统博物馆的职能是以‘藏’为主、以‘展’为线。博物馆与旅游市场的结合则要求博物馆不仅要做‘生产者’还要做‘经营者’。”安庆蓝天旅行社总经理何彪表示,如今博物馆从“深闺等待”到“主动出击”,这是博物馆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也是新的挑战。

  此外,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主场活动中,安庆博物馆配套了丰富多彩的公众参与项目,让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文创展销台前人头攒动,拓印社教活动吸引了众多观众参与。还有陶瓷、书画、玉器……有关专家免费为市民“鉴宝”,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帮助大众跨过深奥文博知识的“高门槛”。

  多元参与、创意无限——

  “慢体验”背后的青春力量

  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博物馆的华丽转身从哪里入手?

  “安庆是文化资源的‘富矿’,但过去许多文物只是静静躺在展柜里,现在,我们集结社会力量,并以青年人喜爱的方式,让它们开口说话。”活动中,安庆博物馆“安庆有礼”首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获奖名单重磅公布,同时发布2025安博上新文创。安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今年安庆博物馆举办了“安庆有礼”安庆博物馆首届文创产品设计大赛,大赛吸引了全国各地高校、设计单位等参与,收到近300件作品,开启了一场文化解码行动。

  复古造型和时尚造型的“趣赏黄梅”系列Q版人物、流光溢彩的“瓷语芳华”丝巾系列、兼具可爱与实用的“陶偶戏梦·复现黄梅”彩陶娃娃系列……这些极具安庆代表性的文博创意产品,重构了安庆“从厚重历史到年轻活力”的文旅形象。

  在“博物馆、青年与未来”研讨会上,来自市内外的青年文博工作者代表、高校青年学者、学生代表、文创行业青年代表、媒体青年代表,以青年人的独特视角,讨论博物馆对青年的意义和影响,以及青年在博物馆研究和教育中的使命与责任。

  “每一件文物都是有血有肉、有特性的生命。”当文物变成有趣的文创产品,离不开的是背后勇于创新的青年文博工作者。安庆沐集家·沐光文创主理人黄申正是其中的一员,曾设计出“平安吉庆”冰箱贴、“新青年”系列书签和笔记本、振风塔钥匙链等文创潮品的她,在会上,结合当下的形式,从文创“出圈”激活文旅势能出发,剖析了博物馆有效应对变革的着力点。

  “一件文创产品从在设计师的手中进行研发,到被消费者带回家,中间要经过规划、立意、设计、开模打样、运营等诸多环节,是一套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流程。”黄申回忆着那段和团队创作的日子,“每件文创设计追求有美、有新、有情,在保留地域元素的同时,放大实用价值。作为一个设计师,我习惯在博物馆里寻找灵感。如今,我正准备打造博物馆流沙冰箱贴‘春夏秋冬‘系列。”黄申说。

  创新文博生态,探索打造未来场馆新范式,博物馆志愿者也是不容忽视的青春力量。当天博物馆还举行了新志愿者授牌仪式,42名博物馆志愿者集体登台宣誓。“在一次次讲解中找寻着千百年前文物的回响,又通过自己的声音将这深沉的回响传递到更多人心中。”在新晋志愿者丁瑞看来,博物馆为年轻人提供了更高更广阔的平台,在一次次策展实践、文博比赛、课题申报、学术交流以及社会实践中锻炼自我,创造更加崭新的面貌。


(见习记者 刘丹 通讯员 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