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慎使用“专业不服从” 辨识雾里看花的专业
名师支招 志愿填报不迷茫
从6月29日起,考生进入志愿填报阶段。根据志愿填报时间安排,6月29日至7月1日为普通本科提前批、普通高职(专科)提前批和艺术类、体育类各批次志愿填报时间;7月4日至7月7日为普通本科批志愿填报时间;7月25日至7月28日为普通高职(专科)批志愿填报时间。
为助力考生科学、精准填报志愿,迈入心仪的高校,本报特邀请野寨中学教务处主任、潜山县优秀教师、安庆市师德标兵张银根,从填报前的准备工作、志愿填报的具体操作等方面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填报前的准备工作
1.了解高招政策信息
考生和家长要熟悉高考常识、动态、公示信息及政策等,比如所在省份的高考招生政策、录取规则等。还需关注高考加分政策、各批次录取时间安排等内容。各大高校的扩招及缩招、专业调整信息。
2.如何准确定位自己
填志愿前,考生可依据高考成绩,准确定位自己。
一是要考虑兴趣爱好与专业就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会更高。同时,也要关注专业的就业前景,了解该专业在市场上的需求情况和就业方向。考生不必过于纠结于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只要不太冷就行。
二是要结合身体条件。如学生高考体检里对报考专业的限制,各类高校专业组对考生选课组合的限制,今年有些军校对历届生不予报考的限制等。
三是结合自己高考分数,有效选择。高考分数出来后,每位考生选择高校其实就只有那么几所、十几所,这个也决定了考生的选择定位。
3.明白什么是“院校+专业组”志愿
自2024年开始,我省实行新高考,志愿填报为:1个“院校专业组”为1个志愿。
如:A院校“物理+不限”专业组为1个志愿。A院校“物理+化学”专业组为另1个志愿。
与老高考不同的是,现在高校报考,1所大学,有多个专业组合,考生可以在1所大学,选择不同的组合,多次填报。
如下面志愿表中,考生可以在45个本科批次志愿中,安徽大学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组选择填报1-3次。
4.谨慎使用“专业不服从”
“平行志愿”是高考录取的主流模式,遵循“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三大核心原则。
错误认识:有考生认为提前批次是20个志愿,本科批次是45个志愿,就分别有20次、45次投档机会。如果第一个志愿我不服从,就会自动跳到第二个及后面适合我分数的志愿,于是有的考生从第一志愿开始在“专业服从”栏里就填写“不服从”,这样的志愿如果第一志愿未录取,后面全部是白填,造成退档。
正确认识:无论是20个还是45个志愿,每名考生仅有一次投档机会。若被提档后因专业不服从调剂、身体条件不符或单科成绩不达标等原因退档,将直接滑档至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无法再投本批次其他志愿。尤其是在填写本科批次志愿时,一定要谨慎使用“不服从”,一旦退档,征集志愿又走不了,有的考生就滑入了专科学校或选择复读。
二、志愿填报的具体操作
1.一记住:时间安排
一定要知晓各类志愿填报的时间,学生准考证和《报考指南》上都有。至少要在截止日期前半天将志愿填报上传结束,防止到截止时间点前,发生断电或电脑故障等问题,导致志愿无法提交。
2.二换算:换算历年位次,换算等位分
每位同学都有一个高考成绩的位次,且每个考生的位次是唯一的。即使总分相同,考生成绩的位次也是不一样的。如2024年安徽物理方向580分的考生有181人,也就是说这同一个分数考生前后位次相差181名。
(1)从分数看历年位次
如物理方向A同学2025年高考600分,居全省12000名。我们以600分查近五年位次,如下列表:
根据列表分析:位次居于11000——15000之间,是符合A同学报考院校区间。2024年有点特殊,只能参考。从表上看,相对而言,2021年、2022年更接近2025年,对2025年志愿填报参考价值更大。
(2)从位次换算等位分数
如物理方向A同学2025年高考600分,居全省12000名。我们以12000的位次查近五年位次对应分数如下列表:
根据列表分析:高于特控线110——140分之间的学校,是符合A同学的报考院校区间。相比较从分数看历年位次方法,这个方法更准确些。
3.三定位:
(1)定位报考院校的区间
如上面提到的A同学,通过历年位次及换算等位分,基本可以确定其适合报考的院校区间。即位次在11000至13000之间,分数高于特控线100到130分之间的院校,是可以作为A同学的报考目标的。这一步骤有助于缩小选择范围,提高志愿填报的针对性。
(2)定位所选的大学
在确定了报考的院校区间后,接下来需要具体定位几所目标大学。登录所选大学网站,了解该大学的系列情况,如:专业设置、特色专业、保研等。扩招或缩招专业情况,可以帮助我们对大学录取位次变化的判断。
详细了解这些大学的招生章程。其中包含了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录取规则等重要内容。通过阅读招生章程,考生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目标大学,为接下来的专业选择做好准备。
(3)定位所选的专业组合
在确定了目标大学后,考生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定位所选的专业组合。这一过程需要考虑专业的就业前景、学科实力、师资力量等因素。同时,还要注意不同专业之间的录取分数差异,确保所选专业组合既符合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又在自己的分数和能力范围内。此外,还需要了解所选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具体情况,以便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
4.四原则:冲、稳、保,有梯度
在高考志愿填写中,“冲、稳、保”是一种常用的志愿填报策略,它代表了不同层次的录取概率和风险偏好,有助于考生合理规划志愿梯度,避免浪费分数或滑档落榜。“冲、稳、保”要根据考生所处的分数段位次,灵活使用。
高分段考生(全省前5%):一般冲的区间缩小到500-1000名即可,避免浪费高分;
中分段考生:一般冲的区间可扩大到1000-2500名,稳的区间在自己位次的±5%浮动即可;
低分段(全省30%以下):冲2000-3000名。低分段考生选择“稳”的院校较少,一定要扩大“保”的范围,应不低于志愿总数的40%。
有梯度:志愿的不同院校之间、同一所院校的专业组合,都要讲究顺序。
通常建议将冲刺志愿放在前面,但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风险偏好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某个稳或保的志愿是考生特别想去的,也可以将其放在前面。
5.多评估:
对于考生自己填报的志愿,学生可以采用自己评估、有经验的老师评估、专业人士评估。
三、其他注意事项
1.辨别雾里看花的专业
有些专业,如“信息与计算科学”,它不是计算机专业,是纯数学专业;“口腔医学技术”不是学牙科医生,它与假牙的设计与制作有关。诸如此类专业,一定要看是否适合自己学习。
2.关于提前批志愿
提前批志愿,对于广大考生来说是一种“福利”,但如果填报不当,很可能出现“高分低就”现象。提前批里,考生总体可以采用“冲”的填报策略;如果位次与自己接近的高校,为了能上自己心仪的专业,可以限定所选专业,在最后一个志愿启用专业“不服从”。另外,提前批里军校、公安院校,都要进行政审体检。一般来说,军校政审在特控线出来前,军校体检线出来后才到省九0一医院参加体检。公安类院校在划线后进行政审和体检。
3.关于征集志愿
各批次征集志愿时间都只有1天,且在当天16:00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