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奇异大型真菌现身岳西
系柱状拱门菌 省内首次发现

  6月30日,岳西县生态环境分局在该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惊喜”发现一种长相奇特的大型真菌,经鉴定该菌为柱状拱门菌。通过相关资料查阅和数据检索,该菌在安徽省内为首次发现。

11.jpg

  本次在岳西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中发现的柱状拱门菌居群有3株,位于毛尖山乡毛竹林中。该菌担子体高6-7厘米,有两柱状体从菌托内突出,基部分离,中部弧状外弯,上部向内弯曲并在顶端结合,呈拱门状,单柱基部直径0.8-1厘米、海绵质、中空、有腔室;下部肉红色,上部洋红色,孢体生长在柱状体上部内表面,柱状体上部1/4处呈青褐色、黏液状、味臭。

  据介绍,柱状拱门菌为鬼笔科拱门菌属,在《中国真菌志》第23卷中,拱门菌属中文名为林德氏鬼笔属,该属在我国有两个种,即双柱林德氏鬼笔和柱状林德氏鬼笔,后在《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5)中,将此属两个种合并,统一命名为柱状拱门菌。该菌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上海、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江苏、香港等地,2021年在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再次发现该物种分布。该物种主要生长于阔叶林和竹林中,较为珍稀,特别是两柱形在中国分布数量极少,本次在岳西县发现的两柱型更显珍贵。

  生物多样性调查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工作,可为区域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有力支撑。2023年,省生态环境厅明确岳西县为安徽省第二批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的县(市),该县于当年11月全面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项目,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及著名高校等,开展首次覆盖全域和全类群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旨在摸清岳西县生物多样性家底,为生物多样性科学保护和利用奠定坚实基础。

  目前,岳西县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已完成所有野外调查工作,共记录物种3623个,隶属于59纲220目687科2044属。其中,记录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1种、二级重点保护物种75种;“三有”(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物种156种;中国特有物种96种;安徽省一级重点保护物种15种、二级重点保护物种32种、重点保护植物53种。“极危”物种6个、“濒危”物种16个、“近危”物种62个、“易危”物种36个。记录县域新记录物种790种。

  岳西县地处大别山腹地,以其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出极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安庆生态版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地区之一。近年来,该县坚持“生态立县”战略,着力推进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列入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工程,加强森林系统保护和野生动物管理,实施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工程,探索生态环境治理与资源、产业开发项目一体化实施的环境治理创新模式,全力守护好生物多样性宝库。


(全媒体记者 白萍 通讯员 汪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