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望江县->正文

把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
乡村红色力量在田野绽放

  “这阵子雨水多,辣椒根系最怕涝,得赶紧把排水沟再清一遍!”6月27日,望江县凉泉乡太阳山脚下的辣椒田里,青年干部苏洋洋猫着腰,手把手给农户演示培土护根技巧。这场接地气的“太阳山讲堂”实景教学,让党员胡友霞直呼解渴:“农技专家蹲田埂,难题当场就解决,咱种地更有底气了!”

  这样沾满泥土味的党建场景,正是望江县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的缩影。近年来,该县紧扣“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主线,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通过铸魂提能、选贤任能、强基固本组合拳,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红色动能”。

  铸魂赋能 拧紧思想“总开关”

  “岗位风险排查要见人见事,问题查摆务必真、实、准。”在望江县委组织部机关支部学习会上,科室负责人对照《普通党员学习教育对照查摆重点问题》清单深刻剖析。如今,这种刀刃向内的组织生活,已成为全县党员教育的常态课。

  该县构建“集中培训+日常学习+线上教育”立体教育网,以县委党校为轴心,整合老年大学、乡镇党校等资源,实现3.1万名党员教育全覆盖。今年以来,已举办主体培训班4期、农村党员冬训春训13期,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专题宣讲101场,1.2万余名党员群众现场聆听。

  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征程中,望江县将作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县委常委会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头召开8次专题学习会,举办4期读书班,形成强大示范带动作用,推动75个参学单位、1316个基层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学查改”闭环整改。

  在非公企业,“岗前十分钟微课堂”让党员利用碎片化时间见缝插针充电;针对流动党员,通过“云端课堂”实现跨越时空的连线学习;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志愿者送学上门,将理论知识化作“及时雨”传递到他们家中。

  选贤任能 锻造振兴“先锋队”

  “驻村怎么干?就看谁能把产业带起来!”在雷池镇“沿江片第一书记擂台比武”现场,23名驻村书记亮成绩、比思路,晒出帮扶村的“发展答卷”。通过搭建多元竞技平台,望江县让干部队伍活力奔涌。

  近三年来,该县严把党员发展“政治关”,累计发展党员882名,重点向产业工人、青年农民倾斜。在全国主要务工聚集地建立25个流动党组织,3884名流动党员找到“娘家”。191名第九批选派干部扎根重点村,争取项目130余个、落实帮扶资金2000多万元,13名表现突出的第八批选派干部获提拔重用。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望江县聚焦村支书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头雁工程”成效显著。3名优秀村支书通过“乡编村用”进入事业单位,4人跻身乡镇领导班子,4人获评省市级“乡村振兴好支书”。同时,全县积极储备人才梯队,320名村后备书记人选蓄势待发,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强基固本 筑牢发展“硬堡垒”

  “集体经济搞上去,民心才能聚起来。”高士镇箭坝村党总支书记檀结琴带领村民蹚出致富路,村集体经济从亏损到2024年突破159万元,获评市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这是望江强基固本的生动注脚。

  针对5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该县实行“一村一策”整顿机制,制定26项整改措施,通过挂号销号、定期督查,让后进村班子凝聚力显著增强。2024年,望江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29亿元,同比增长18.79%,50万元以上强村达115个。

  在基层治理中,“大屋场党支部”搭起“党群说事”平台,“1+4+N”矛盾排查机制结合“三孝调解法”,今年已化解矛盾纠纷189件。云珠国际小区创建全省“皖美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勾勒出组织引领、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新图景。


(全媒体记者 何飞 通讯员 张晨先 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