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进就业服务提质增效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我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着力构建就业友好型城市,持续擦亮“宜创宜成 就在安庆”服务品牌,让更多人在安庆“好就业”“就好业”。今年上半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7万人,同比增长6%,就业大盘稳中有进,创业带动效应加速释放。
(7月24日《安庆晚报》)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就业服务的场景、内容、形式也悄然发生改变。从街头“摆摊”招聘到线上直播带岗,从企业上门揽才到高校精准对接,“就业服务”正在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在就业环境不断变化的背景下,推动就业服务提质增效,需要在“加法”上做文章、下功夫。
一要在服务场景上做加法,打破固有模式,推进方式创新。从白天转向夜晚,从会场走进夜市,近年来流行的“招聘夜市”用接地气的方式打开了服务新空间。这种“人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逻辑,是就业服务从供给侧思维走向需求导向的关键一步。当前部分求职者仍存在“信息差”“资源散”“流程长”等堵点痛点,必须突破传统“一张桌子几张简历”的服务模式,借助多样化场景,让求职如逛街,让找工作变成生活中的“顺手事”。
二要在服务内容上做加法,精准对接需求,提升匹配质量。就业服务不能只停留在“搭桥牵线”,更要做深做细“人岗匹配”这篇文章。如何解决“有岗无人”“有人难岗”的结构性矛盾,关键在于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内容。比如,为求职者提供简历诊断、职业规划、政策咨询、职场形象指导等。
三要在服务群体上做加法,聚焦重点人群,实现多维覆盖。当前,高校毕业生、返乡务工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问题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这些群体提供更有温度、更有韧性的服务,既考验治理能力,也彰显民生温度。常态化招聘活动要与季节性、节点性重点服务有机结合,做到“全年有活动、月月有主题、群体有侧重”,通过多元化、精细化服务增强不同群体的就业获得感。
四要在服务机制上做加法,推动协同联动,增强系统效能。就业服务不应是“单打独斗”,而应形成“多方协同”的工作合力。政府部门、街道社区、高校院所、企业平台、社会组织等,应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地方人社部门要统筹资源、完善政策、优化流程;基层单位要下沉服务、贴近群众、提升便捷度;用人单位要主动参与、精准供岗、增强吸引力。同时,可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运维、平台化运营等多种方式,提高服务市场化、专业化水平,释放更多政策红利和制度活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服务是最强的托底力量。要真正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和效能,就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在精准、精细、精心上下足功夫,在机制、内容、方式上多做加法,让服务更有力度、更具温度、更富广度。不断优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必将托举起更多人的职业梦想,也将汇聚起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澎湃人力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