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歇脚地”变“目的地”
7月21日晚,岳西县十大魅力民宿颁奖典礼暨大黄山思享汇·安庆心宿主题沙龙在飞旗寨景区举办,新一批岳西“十大魅力民宿”新鲜出炉。
(7月23日《安庆晚报》)
一间民宿,不只是一个栖身之所,更是一扇通往风景的窗口;一个好的民宿,不只是床铺干净、食物可口,更应承载一份文化、一种情怀,一道值得驻足的风景。岳西县“十大魅力民宿”的出炉,展现了乡村旅游的生机活力,更启示我们:如何把民宿做精做深,把产业做实做强,让“住民宿”变成“爱民宿”。
与传统酒店相比,民宿最大的优势在于“融景于宿、以宿传情”。一处古朴的庭院、一面石墙青瓦的立面、一壶地道的山茶,既是建筑的风貌,也隐含着生活的温度与乡土的情感。
把民宿打造成风景,关键在于“宿”中有“魂”。不仅仅是选址依山傍水、设计别具一格,更要在经营理念上注入地域文化、审美品位和生活哲学。真正有风景的民宿,不靠“高大上”的奢华堆砌,而是让人在与自然共处、与人文对话中获得内心的松弛与精神的愉悦。
近年来,民宿产业迅速升温,不只是文旅市场的“流量密码”,也正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增长极”。在岳西,一批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跟风式”模仿逐渐走向“品质化”升级,既满足游客对个性化、差异化的体验需求,也撬动了当地就业、带动了农产品销售,重塑了乡村经济的价值链条。
从这个意义上讲,把民宿打造成风景,不是做一门短期生意,而是建设一项可持续的本地产业。要引导民宿经营者从“房东思维”转向“文化运营”,在空间打造、服务细节、社群连接等方面持续创新;要推动“民宿+农业”“民宿+研学”“民宿+非遗”等多元化融合发展路径,让游客留下来、愿意来、还想来。
千宿一面,是民宿发展的隐忧。风景雷同、服务同质,最终会陷入价格战、短命化的泥淖。打造真正有风景的民宿,应坚持“慢工出细活”,用心雕琢每一个生活细节。可以是一道传统工艺点缀的窗棂、一桌取材本地的时令餐食、一次与主人的温馨闲聊……这些生活的细部、文化的嵌入,才是民宿真正打动人心、让游客记住并愿意传播的核心价值。
政府则要从推动政策、优化生态、提升运营三个维度,做好民宿发展的“绣花功”。首先在政策扶持上,加大对民宿建设、品牌打造、人员培训等方面的专项支持;其次在生态治理上,守住绿色发展底线,不搞大拆大建、不破坏乡村肌理;更要在运营指导上,引导从“自发自营”向“品牌集群”发展,实现民宿产业由点到面的转变。
把民宿打造成风景,是对品质生活的诗意回应,也是对乡村振兴的深情担当。在一间间有温度、有态度的民宿中,游客遇见美景与故事,乡村焕发活力与希望。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民宿在山水之间拔地而起,也在心灵深处扎根落地;期待“心宿一夜”,成为“心念一地”。当人们不再只是“路过风景”,而是选择“住进风景”,那一间间民宿,就不仅仅是屋檐下的居所,更是通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