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为笔 向“美”而行
今年是“两山论”提出二十周年。近年来安庆深入践行“两山论”,以林长制、河长制等为纽带,通过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双向驱动,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8月15日《安庆晚报》)
多年来,安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打好一系列组合拳,实施一揽子硬措施,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绿色版图持续扩展,环境面貌不断改善,生态文化深入人心……今日之安庆,生态宜居的美丽图景充分展现,诗画家园的千姿百态尽情绽放。安庆交出的绿色发展答卷,生动诠释了“两山论”的深刻内涵,更传递出其背后的发展之道。
厚植生态底色,筑牢绿色屏障,安庆以久久为功绘就“美丽”画卷。近年来,我市统筹乡村振兴、乡村绿化等重点工作,通过全面发动、全民参与、全域覆盖,深入实施爱绿植绿护绿行动。从建设青年林、巾帼林、企业林、劳模林等主题林,到开展认种认养、“互联网+义务植树”等活动,一系列扎实举措、创新实践,织就出山水林城交相辉映的绿色网络。事实证明,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代接着一代干,就能以尺寸之功,积千秋之利,创造一个又一个绿色奇迹。
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这份绿色答卷的背后,是安庆生态治理敢于动真碰硬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我市坚持高站位、高标准、高效能,一手抓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一手抓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尤其是针对生态痼疾、环境痛点,既真刀真枪专项治理,又综合施策标本兼治,以钉钉子精神推动节能减排、污染防治攻坚,把生态安全屏障构筑得牢不可破。
美丽安庆生态建设实践,既在扩绿兴绿护绿上下足绣花功夫,更在“用绿生金”上闯新路。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通过“生态+文旅”模式,天柱山风景区等成为人人向往的“诗与远方”;依托“生态+林业”,经济林果和森林药材产业拔节生长,林下经济蓬勃发展 ;借力“生态+科技”,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等绿色产业集群成势……这些创新实践,诠释了“增绿添金、借绿生金、促绿成金”的转化路径。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经济财富,要继续用市场化机制激活生态资源价值,以更大的“含绿量”提升发展的“含金量”,让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动力和生态活力竞相迸发。
以制度力量守护绿水青山,是安庆的一大法宝。深入实施林长制、河长制,多维织密立体生态防护网;古树名木有了“身份证”,古树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安庆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长牙齿”,让生态环境保护逐步成为硬约束……把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制度的形式提炼出来、固定下来,体现着治理智慧,使好这些实招硬招,定能让绿色成为安庆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生态文明建设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两山论”的指引下,我们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以“绿”为笔、向“美”而行,勠力同心、协力奋进,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