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卫新闻->正文

过度防晒是保护还是隐患?
医生:可能造成维生素D缺乏或影响人体生物钟

  烈日当空,走在安庆街头,随处可见“全副武装”的市民:遮阳伞下,防晒衣包裹严实,防晒面罩遮得只剩眼睛,手套袖套层层防护,防晒已成为夏季出行的“标配”。尤其是爱美的都市女性,对阳光的“严防死守”近乎极致。然而,如此严格的防晒真的对身体有益吗?过度防晒是否隐藏健康隐患?医生提醒,过度防晒可能引发健康风险,科学防晒至关重要。

  “全副武装式防晒”渐成潮流

  8月22日午后2时的菱湖南路,阳光把柏油路晒得发烫。记者沿街而行,发现大部分行人基本都采取了防晒措施:骑电动车的上班族穿着浅灰、米白的防晒衣,帽子压得低低的;步行的市民大多撑着遮阳伞,有的女孩甚至穿着连脚踝都被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款防晒衣;就连路边卖水果的摊贩,也戴着宽檐草帽,躲在巨大的遮阳棚下。

  “这太阳太‘毒’了,不遮严实点根本不敢出门。”28岁的上班族林悦非常注重防晒,她的通勤包装着遮阳伞、防晒霜、防晒口罩三件套。“早上出门先涂SPF(防晒系数)50+的防晒霜,骑车戴防晒面罩和冰袖,中午吃饭撑伞去食堂,下午下班再补涂防晒霜。连阴天都不敢松懈。”她说。

  相比林悦的“精致防护”,宝妈张莉对孩子的防晒更显“紧张”。女儿刚满3岁,夏天出门她必定给孩子穿长袖防晒衣、戴防晒帽、涂儿童防晒霜,连婴儿车都加装了防晒篷。“上次带孩子去公园,没戴帽子晒了半小时,脸颊就红了,从此再也不敢马虎。”

  记者在人民路商圈发现,防晒用品的销售十分火爆。某连锁美妆店的货架上,SPF50+、PA++++的防晒霜占据最显眼位置,冰丝防晒衣、全脸遮阳面罩、带指套的防晒手套等“硬核装备”被摆在促销台“C位”。店员一边整理货架一边告诉记者:“入夏后防晒类产品销量激增,其中高倍数、防水抗汗型产品最受欢迎,尤其是那种能把脸遮到只露眼睛的面罩,年轻女性顾客几乎人手一个。”

  过度防晒会导致健康疾病

  “科学防晒对健康至关重要。”安庆市立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杨秀峰介绍,紫外线中的UVC(短波紫外线)被臭氧层吸收,对人体影响较小;但UVB(户外紫外线)会导致晒伤、红斑,是皮肤癌的重要诱因;UVA(长波黑斑效应紫外线)则能穿透真皮层,加速皮肤老化,诱发色素沉着。因此,在紫外线强烈的时段采取必要防护,能有效降低皮肤损伤风险。

  但凡事过犹不及,过度防晒的危害往往被忽视。杨秀峰指出,在人体获得的维生素D中,80%~90%都来源于晒太阳,维生素D被称为“阳光维生素”,对健康至关重要。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会转化为维生素D前体,再经过肝脏和肾脏的代谢,形成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它能促进钙、磷吸收,维持骨骼健康,还与免疫调节、细胞分化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杨秀峰解释,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钙吸收不良,长期如此可能引发骨质疏松、骨软化症,儿童则可能出现佝偻病;同时,维生素D缺乏还会导致免疫力下降、抑郁情绪、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等相关问题。

  除了维生素D缺乏,过度防晒还可能影响人体生物钟。“阳光是调节生物钟的重要信号,适度接受阳光照射能帮助维持正常的昼夜节律,改善睡眠质量。”杨秀峰说,长期缺乏阳光接触的人,更容易出现睡眠紊乱、情绪低落等问题,这在秋冬季节尤为明显。

  科学防晒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把握防晒的“度”?杨秀峰给出了“分层防护、按需调整”的科学建议。

  从时间维度看,应避开紫外线最强的时段外出。“上午10点到下午4点紫外线指数较高,这段时间如需外出,可采取帽子、遮阳伞、防晒衣等物理防晒措施,或选择SPF30+、PA+++以上的防晒霜,提前20分钟涂抹,每2-3小时补涂一次。”杨秀峰建议。

  从人群差异来看,不同群体的防晒需求各不相同。“婴幼儿皮肤娇嫩,应避免强光直射,可在树荫下等散射光环境中适当活动;老年人皮肤老化,对紫外线更敏感,需加强防护;而患有光敏感性疾病或正在服用光敏药物的人群,则需要严格防晒。”杨秀峰表示。

  “即使是在紫外线强烈的夏季,人体也需要一定的日照,让皮肤充分合成维生素D。”杨秀峰强调,建议每周安排2-3次“阳光浴”:可以选择在上午10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阳光相对不强烈的时间点,直接裸露手臂、腿部于阳光下,不抹防晒霜,接受15-20分钟的自然光照。此外,还可通过饮食辅助补充,如多食用深海鱼、蛋黄、牛奶、蘑菇等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若检测发现维生素D严重缺乏,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充剂。


(全媒体记者 杨浔 通讯员 龙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