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公务餐改革的深意与启示 

  安庆市推出的市域内公务餐“零接待”制度,以“个人承担餐费+指定场所就餐+一码通管理”的组合拳,为规范公务接待、厉行节约亮出了鲜明态度。这场改革不仅是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深化落实,更以制度创新破解了基层接待中的“隐形负担”,为作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公务接待中的“潜规则”曾是基层治理的痛点。过去,市域内公务活动的“迎来送往”往往伴随着超标准用餐、变相吃喝等问题,既浪费公共资源,也给基层带来沉重的人力、财力负担。安庆的“零接待”制度直击要害:明确餐费由个人承担,斩断“公款埋单”的链条;划定225家覆盖市县乡三级的指定就餐点,压缩违规吃喝的空间;通过“一码通”实现预约、支付、记录全流程数字化,让每一笔公务用餐都晒在“阳光下”。这种“明规矩”破“潜规则”的做法,从源头上遏制了铺张浪费,也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接待事务中解脱出来,更聚焦于实际工作。

  “一码通”的技术赋能让改革落地更具实效。公务人员通过客户端即可完成预约、导航、支付,系统自动记录信息,既简化了流程,又实现了精准监管。这种“数字化+制度化”的双重约束,不仅让公务用餐更透明、更规范,也降低了监督成本,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从口号变为可操作、可追溯的实践。同时,提倡自助餐、小份菜、“光盘行动”等细节,更将作风建设与文明习惯培养相结合,推动形成健康向上的公务风气。

  安庆的探索为公务接待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其核心在于抓住“经费”和“监管”两个关键环节,通过明确责任、技术赋能、细化要求,构建起闭环管理体系。这不仅减轻了基层负担,更以“小切口”推动了“大作风”的转变,让清正廉洁的理念渗透到公务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期待这样的改革能进一步推广深化,让“零接待”成为常态,让“节约型政府”的建设迈出更坚实的步伐。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