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恶意报警要法治与德治并举
110报警电话是打击违法犯罪和救助群众的“生命热线”,无论黑夜白昼,110接警员24小时在岗在位,时刻守护这条“生命通道”。但总有一些人,无故恶意拨打110。
(8月19日《安庆晚报》)
110是社会治安保障的“生命线”。然而,一些人却出于一时兴起、酒后冲动,甚至恶意报复,把110当作“玩笑热线”。这种行为看似“小事”,实则危害极大,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警务资源,更可能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错失最佳救援时机。
恶意拨打110,本质上是对公共安全的漠视。公共资源有限,特别是警务资源,必须用在“刀刃上”。每一次无效报警,都意味着接警员的注意力被分散,出警力量被拖延,紧急救助被迟滞。在紧急情况下,哪怕延误一两分钟,都可能是生死之差。一个人的“玩笑”,可能是另一个人的悲剧。
从法律角度看,恶意拨打报警电话是触碰法律红线的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明确规定,谎报警情、扰乱公共秩序者要受到处罚;情节严重的,还要追究刑事责任。也就是说,拿公共安全开玩笑,不仅要付出社会谴责的代价,还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然而,仅靠处罚还不够。恶意报警的存在,也提醒我们:公众对于报警电话的特殊属性认识还需提升。现代社会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公共秩序的共同维护。一个不尊重公共资源、不敬畏公共规则的人,不仅可能打扰一通电话,还可能在更多场合制造麻烦。
因此,治理恶意报警,必须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一方面要依法从严惩处,让违法者付出代价,形成有力震慑;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把“公共资源人人珍惜”的意识植入人心。可以通过校园教育、社区宣传、媒体报道等方式,让更多人明白:110是生命线,必须敬畏、珍惜。
110报警电话的背后,是无数警务人员昼夜守护的辛劳,是全社会对公共安全的共同期待。守护好这条生命热线,就是守护好千家万户的平安。
珍惜爱护公共资源,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只有人人都守护好报警电话这条生命通道,社会公共安全保障才会更加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