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育新闻->正文

这个暑假你为孩子花销多少?
教育和旅游支出占比较高

  开学季到来,持续两个月的暑假正式结束。不少家长开始盘点这个假期的“养娃”花销。托管班、兴趣班、外出旅游、牙齿矫正……各类开支琳琅满目,有家长感慨,“孩子一放假,‘碎钞机’就启动了!”近日,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听他们算一算暑假的“养娃账”。

  教育托班 常规费用

  对许多家庭而言,暑假并非完全放松的“空档期”,而是孩子“充电蓄能”的关键阶段。陈先生的儿子开学升入高二,虽然理科成绩优异,但英语始终是短板。为抓住暑假“弯道超车”的黄金期,他特意给儿子报了一对一的英语补习课。“两小时360元,一周两到三次,整个暑假下来,光英语补习就花了近6000元。”陈先生表示。

  双职工家庭面临更现实的看护难题。市民韩雨和丈夫都是上班族,担心孩子独自在家荒废时间,便将孩子送去暑托班。“暑托班从周一到周五全天托管,有老师辅导作业,还会安排一些手工、阅读活动,花了2000多元。”韩雨说,“这笔开销虽然不小,但解决了看护问题,更保证了孩子的学习节奏,算下来性价比挺高。”

  新学期步入小学一年级的李伟女儿,这个暑假也被安排得满满当当。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除了日常的钢琴学习外,李伟还给女儿报了英语启蒙课。“英语课、钢琴课都是一节200元,为了备战比赛,还多加了几节钢琴集训课,整个暑假下来,课程费用花了4000多元。”李伟说。

  旅游出行 成长投资

  除了教育投入,越来越多的家长将暑假视为带孩子“看世界”的最佳时机,通过旅行拓宽视野、增长见识。

  7月初,李伟一家三口踏上马来西亚之旅,在槟城、亚庇等地停留了一周。“孩子一直想去潜水,这次带她体验了海底世界的奇妙,顺便也让她亲身感受南洋文化的魅力。”李伟告诉记者,一家三口的往返机票近8000元,住宿2000多元,加上潜水、饮食等其他消费,马来西亚之行总花费近两万元。

  暑假期间,李伟的女儿还参加了在广州举办的钢琴比赛。为了这次比赛,李伟一家特意提前抵达广州,既让孩子熟悉比赛环境,也顺道体验当地风土人情。“比赛报名费1600元,一家人的往返机票近5000元,住宿又花了1000多元,再算上餐饮、游玩等开销,总花费一万二千元左右。”

  同样为孩子“圆梦”的还有市民王琳。“女儿特别想去迪士尼,这个暑假终于圆了她的‘公主梦’。”王琳提前做好规划,两天的上海之旅大概花了3000多元。“顶着烈日奔波又热又累,但看到女儿灿烂的笑脸,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健康管理 必要支出

  随着家长对孩子健康和形象重视度的提升,健康领域的投入也成为暑假开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暑假,在大观区经营着食品店的何女士虽没时间带孩子开启长途旅行,却在健康管理上花了不少心思。“孩子牙齿不太整齐,早就计划带他做牙齿矫正了,平时上学没时间,趁暑假赶紧安排上。”

  何女士仔细算了下账,从拍片检查到拔牙,再到戴上牙套,仅暑假期间的矫正流程,前前后后花了七八千元。“这是为孩子的健康与未来做投资,是笔必要支出。”她补充道。

  如今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大幅增加,用眼卫生问题日益突出,视力矫正逐渐成为不少家庭暑期健康管理的“标配”。从角膜塑形镜到哺光仪,再到近视防控训练,各类近视防控产品和服务的费用从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价格不菲。

  量力而行 理性消费

  翻开这些暑假账单,数字不断攀升,不少家长表示“压力山大”:“暑假带孩子旅游一趟,开销抵得上两个月工资;报个兴趣班、补习课,费用更是像滚雪球。”可即便超出预算,家长仍咬牙坚持:“不想让孩子成为‘被落下’的那一个。”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也有家庭选择另一种度过暑假的方式——有的带孩子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在实践里懂责任、长见识;有的陪孩子一起泡图书馆、逛博物馆,在知识的海洋里自在遨游;还有的鼓励孩子走进田间地头,在泥土气息中感悟自然……

  事实上,教育从来不是“烧钱”的竞赛,而是量力而行的智慧。专家提醒,家长应当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孩子实际需求合理安排暑假及日常活动,理性消费,不要盲目跟风。


(见习记者 唐秀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