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抗旱
为庄稼“解渴” 助稳产丰收
8月以来,我市持续出现35℃及以上高温天气,不少地区存在不同程度旱情,农作物生长面临一定“烤”验。针对高温天气,全市各地积极开展抗旱,确保农业稳产丰收。
宜秀区白泽湖乡独秀社区挖机疏通沟渠现场
持续高温 “烤”验农业
8月26日,宿松县左坝乡种植户程银龙的稻田里,水泵不停地从龙感湖抽水输送到受旱农田。“800多亩水稻处于扬花抽穗期,最怕高温干旱,田里没水,稻谷就容易空壳、籽粒少,收成可能打折扣。”程银龙说。
目前,该乡已启用固定提水站35座、流动抗旱泵86台套,疏通灌溉沟渠1000余米,利用深井22口,有效缓解部分区域水稻缺水问题。
持续高温少雨天气造成宜秀区白泽湖乡独秀社区3000余亩稻田受旱。为做好抗旱保收工作,社区两委筹集资金开挖水井。“感谢社区和乡政府帮忙疏通沟渠,不然水稻都干死了。”站在刚疏通的水渠旁,看着水流向稻田,种粮大户陶成难掩激动。
“我们共投入泵站等设备14台,新增水井12口,3000亩农田均已得到有效浇灌。”独秀社区党委书记章洪阳说,农田距石塘湖、破罡湖等河湖水系距离较远,不方便直接抽水,目前主要通过打井取水灌溉。
目前,白泽湖乡共投入泵站等设备120余台,新增水井近30口,近1.4万亩农田得到有效浇灌。
科学指导 精准助农
面对高温,各地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抗旱技术指导工作。
在大观区海口镇兴网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水稻示范基地,农技人员查看土壤和农作物生长状况,与合作社负责人交流后建议,对处在孕穗期的视苗情普遍追施1~2次穗粒肥,对处在抽穗扬花的及时喷施叶面肥2次,增强植株抗性,促进籽粒灌浆。
8月25日,在望江县雷池镇雷江村一家庭农场里,农技人员引导农户主动抗旱、开展生产自救,全力降低高温热害对农作物的影响。
连日来,望江县雷池镇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科学应对。针对不同田块水稻的具体长势,制定个性化、科学的水肥管理方案。此外,指导农户科学除草,优化作物生长环境。目前,全镇5万亩水稻、3万亩大豆、8000亩棉花长势良好。
“秋粮不到手,田管不放松。”目前全市1000余名农技人员奋战一线,开展“一对一”技术指导,全力提升农业抗旱能力。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专家郑本一建议,针对高温,要加强病虫危害监测防控,加强病虫情预测预报,结合“一喷多促”,强化抽穗期前后病虫的有效防治。
科学调水 保障灌溉
面对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望江县科学引水调水,调度宝塔河沿线闸站,调泊湖水济武昌湖,开启“引湖济湖”,补充内部蓄水;发挥花凉亭灌区抗旱主战场作用,累计实现供水1100万立方米,同时对各乡镇73口机电深井进行全面检修、维护、洗井,明确专人保养管护,确保正常运行;开展人工增雨作业5次,有效补充了塘堰库水量。
宿松县一批新建水利灌区在关键时刻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钓鱼台水库灌区河道内水流奔涌,不断向田间送水。面对旱情,灌区管理部门快速响应,通过科学制定供水方案、精准调度水资源,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
桐城市牯牛背水库管理处依托监测设备实时掌握水位、蓄水量等关键数据,同时与相关部门紧密联动,精准预测天气趋势,为水资源科学调度提供有力依据,全力保障城乡供水安全。
面对高温天气,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印发水稻高温热害防控技术意见,建议对处于抽穗扬花期和孕穗期的一季中稻,如遇持续超过35℃的高温,田间务必保持8~10厘米水层,以水调温,降低穗层温度,有条件的实现日灌夜排或长流水,最大限度地降低高温危害。对处于分蘖至拔节期的双季晚稻和处于灌浆结实期的中稻,田间灌水2~4厘米,干湿交替灌溉,通过植株蒸腾进行生理降温。再生稻头季收割后要及时灌“跑马水”,保持田间土壤湿润,防止稻桩因高温脱水而萎缩,影响腋芽的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