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六事”撑起基层治理大舞台

  六尺巷故事的核心在“让”与“和”——礼让非退缩,是以退为进的智慧;和解非妥协,是共创共赢的艺术。安庆将其转化为“党建领事、礼让和事、群众说事、多元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的“六事”体系,以六根“支柱”撑起基层治理大厦。

  实践中,“六事”各有侧重又协同发力:四级书记领办3400余个项目,直击养老托幼、物业等民生痛点,彰显“关键少数”担当;1555个村(社区)推行积分制,以“善行换积分”推动德治与法治融合;4700余场群众说事会、2200余个议事阵地,架起民主协商桥梁;多元解事平台、特色调解室、维权驿站,构建矛盾化解共治网络;网格精细治理、“敲门服务”,让治理重心下沉;万余名“红袖标”志愿者参与群防群治,激活群众自治活力。

  六尺巷工作法的成功,在于超越了单纯的纠纷调解,升华为治理哲学与文化自觉。它像一座桥,连官民、通古今、融法理情理;像一盏灯,照亮基层治理盲区;像一粒种,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其核心密码是对“人心”的把握——治理之道,莫先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疾苦、解烦忧。六尺巷以百姓心为心,用礼让促和谐、协商聚共识、服务暖民心、参与增活力,真正赢得群众认同。

  放眼全国,基层治理普遍面临“干部忙、群众看”“管理多、服务少”“矛盾易、化解难”等挑战。六尺巷提供了可复制的答案:治理不是控制,是服务;不是单向指挥,是双向互动;不是被动应对,是主动创造。优秀传统文化是创新资源,群众参与是力量源泉,系统集成是优化关键。

  要让六尺巷成为全国基层治理“金字招牌”,仍需深化拓展:推动“礼让”文化进校园、家庭、企业,培育新时代“谦谦君子”;完善积分制激励,让“德者有得、让者受敬”;数字赋能搭建“云端六尺巷”,实现群众说事解事“指尖可达”;加强跨区域交流,促进经验升华;鼓励基层创新,变“一花独放”为“百花满园”。

  基层是社会和谐之基,治理是治国安邦之本。六尺巷工作法如细雨润物,却蕴含改变社会的巨大能量。当千村万社奏响“六事”协奏曲,当干部群众共践“礼让”之风,基层治理必将迈向新境界,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注入深厚支撑。这,正是六尺巷故事的当代回响,也是中华文明智慧的时代绽放。


(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