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答好“创新之问” 安庆在行动->正文

答好“创新之问” 共筑创新安庆

  开栏语

  安庆正站在创新发展的新起点!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我们深知: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考题,“创新之问”不仅是城市的必答题,更是每一位关心安庆、热爱安庆的人共同思考的课题。

  无论您身处何种岗位、从事何种职业,只要您对安庆在如何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全面绿色转型、构建城乡区域融合发展新格局、惠民生保安全、提高政府效能等方面有思考、有建议,都能为安庆“创新之问”献上一策。

  您的每一个“金点子”,都可能成为推动安庆前行的微光。今日起,本报开设《我为安庆答好“创新之问”献一策》专栏,刊登来自各行各业的真知灼见,敬请关注。

  优化算力资源调配 吸引优质企业落地

  国汽大有时空科技(安庆)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建新:作为本地人工智能领域企业,深感责任在肩、使命重大,我建议:一是强化算力支撑与招商。进一步优化现有算力资源调配,将算力作为核心竞争力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对算力需求大的优质企业落地,利用安庆的算力优势打造产业集聚效应。二是深挖特色场景应用。结合安庆的历史文化、特色产业,如戏曲文化、汽车零部件制造等,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例如打造基于黄梅戏元素的文化创意AI产品,或在汽车制造中利用AI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检测精度,形成标杆案例,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围绕场景进行合作与创新。三是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政府持续完善针对人工智能企业的扶持政策,如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推动设立人工智能产业专项基金,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为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阶段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四是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强本地高校与企业的对接,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高校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输送适配的专业人才;企业为高校提供实践基地与科研课题,促进科研成果快速落地转化,共同提升安庆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能力与整体实力。

  产学研深度融合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安徽环新集团技术开发中心主任王星:如何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破解创新链、产业链“相望难相见”问题,我建议:一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带着成果入驻企业,与企业技术人员“混编”协同攻关实际问题。例如安庆可支持本地高校针对汽车及零部件、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设置对口学科专业,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二是搭建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专业化科技成果交易市场,提供成果评估、定价、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精准匹配创新成果与企业需求,提高对接效率。像安庆已有的“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可进一步拓展功能,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加速创新资源流动。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对高校院所,将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纳入考核体系,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对企业,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对成功转化重大科技成果的企业给予奖励,激发各方积极性。四是强化金融支撑。加大政府引导基金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贷款等产品,降低成果转化风险,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五是精准招商补链。围绕产业链短板,瞄准掌握前沿技术的企业和项目开展招商,引入外部创新成果在安庆落地转化,补齐产业链关键环节,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强化部门协同 构建效能评价体系

  热心读者春雨:政府效能是城市治理的“核心引擎”。提高政府效能不仅能破解“政策落地慢、服务效率低、群众办事难”等现实问题,更能优化营商环境、凝聚发展合力。我建议:一是提升干部素质,构建“精准化”培养体系。围绕安庆主导产业,开展“产业政策专题培训”,让干部懂产业、会服务;针对数字政务、基层治理等领域,组织“实战化演练”,让干部熟练掌握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操作、大数据分析等技能;同时建立“导师帮带制”,选派业务骨干与年轻干部结对,在实践中提升干部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打造“懂业务、善服务、能担当”的干部队伍。二是继续梳理服务事项清单,取消无依据环节与证明,靠数据共享免重复提交;优化“一窗通办”,整合高频事项到综合窗口,避免“多头跑”;明确办理时限,设“最短办结期”与超时预警,以刚性约束提效率,为效能提升清障碍。三是强化部门协同。一方面,出台跨部门事项“权责清单”,明确每项工作的“主办部门”“协办部门”及具体职责,杜绝“边界不清推责任”;另一方面,推行“分管领导牵头调度”机制,针对跨领域任务,由对应分管市领导定期召集相关部门会商,统筹解决相关问题,避免“部门隔空协调效率低”。四是构建“量化考核+动态监督”的效能评价体系,将群众满意度、项目办结率、企业投诉率等核心指标纳入考核,细化评分标准,避免“模糊评价”;同时,借助“效能投诉热线”“线上监督平台”,及时收集群众和企业对政府效能的意见建议,对效能低下、严重影响工作大局且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通过“考事”与“识人”相结合,树立“以效能论优劣、以实绩论奖惩”的导向,倒逼各部门主动提升工作效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