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经新闻->正文

这个县为何有7家“小巨人”?

  “现在国内市场上每10张手机外屏膜,就有6张来自金张。”太湖县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传耀自豪地说。如今,太湖功能膜在国内市场已拥有不俗的影响力。

  小小的一张“膜”,被太湖县深耕16年,聚集上下游企业100家,实现产值超50亿元,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家,成为该县经济最核心的增长极,更让太湖成为全国知名的“膜都”。

14 拷贝.jpg

  太湖县“膜都小镇”鸟瞰图。

  从1到100

  9月9日下午,在金张科技的新厂区内,技术员们正加紧调试全新自动化设备。“新上的6条功能膜产线每条仅需两名工人操作,能像卷卫生纸一样,实现几百米长的连续生产。”该公司综合管理部主任李灵东说,新厂区投用后将为公司产能带来大幅提升,年产值有望突破10亿元。

  时针拨回16年前,彼时的太湖县功能膜产业还是一片空白,企业多是锅炉厂、板材厂等,科技含量低、产能落后。2009年,因企业发展战略调整,位于上海的金张科技计划转移业务,与当时急于转型的太湖县一拍即合,遂落户太湖,成为当地首家功能膜企业。

  自落户以来,金张科技将科技创新视为企业的“生命线”,每年以企业营业收入5%的研发投入,全力从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攀爬。从最开始单一绝缘材料的“单轮驱动”,到如今光学AB胶、偏光板离型膜、OLED上下保护膜等“多点开花”,金张科技一步一脚印,产值从起初的1千万到如今的7亿,其光学AB胶产品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60%以上,已连续多年保持细分领域市场第一。

14 拷贝.jpg

  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检查产品。

  更重要的是,金张科技的落户,吸引其链上伙伴、生产和销售聚酰亚胺薄膜的华强科技来太湖投资。而华强科技又带来了联邦新材料、科诚新材料、盛亚科技等企业。如此一生二、二生三,太湖的功能膜产业逐渐从一粒种子长成一片森林,现如今,太湖县已聚集链上企业100家,获批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持续的产业吸引力与优质的营商环境密不可分。金融服务方面,该县向金融机构按季更新并推送功能膜企业名单,对确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做到应贷尽贷、应快尽快;纳税服务方面,成立以税政、征管、纳税服务、税源管理等部门为核心的专家服务团队,靶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政策宣传、培训辅导、解疑释惑、权益保障等专业服务;人才培养方面,该县牵线企业与复旦、浙大等20余所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40余项产学研合作项目落地,引进省级产业领军人才近百人,通过校企“订单式”培养,储备高技能人才400余人,为产业创新提供保障。

  “当初我们因为一份‘诚意’来到太湖县,这些年来,无数个诚意又成为了企业源源不断的发展助力。”当谈及当地产业生态时,吴传耀这样评价道。

  7家“小巨人”

  “这款OCA光学胶的厚度仅0.025毫米,比头发丝还要细,却能支撑起整个触摸屏的结构。”在安徽富印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厅里,公司副总经理高寒拿起一卷光学胶带介绍,“目前,我们已成功进入华为、苹果等全球顶级消费电子品牌供应链,成为国内少数实现高端胶粘材料进口替代的新材料企业之一。”

  富印是2016年太湖县从珠三角招引的功能膜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精密功能胶粘材料、精密功能膜材、精密功能泡棉三大系列。落户后,太湖县就将其纳入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为其量身定制了成长路线,鼓励企业锚定细分领域加大研发。

  几年下来,该公司开发出OCA光学胶、压克力胶带、汽车泡棉、导热胶带等1000多种产品,获得100多项自主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2022年,富印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该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33.02%。

  像富印这样的“小巨人”,太湖有7家,位列安庆“七县市”第一。而这背后,是该县精准的产业定位和坚韧的培育决心。

  “相比于汽车、数码产品、家用电器等,功能膜的产业规模较小。其产业自身又可分为基膜、涂布、膜切等更细的领域方向。因此,功能膜企业大多体量有限,年产值过亿元就算是大企业。这决定了发展功能膜产业适合走专精特新的路子,深耕细分领域,做出专业性和自身特色。”该县科工信局局长宋德求说。

  近年来,太湖县通过建立企业培育库,着力招引科技含量高、业态模式新、发展效益好的“专精尖”项目,持续壮大“小巨人”企业培育后备力量。近两年来,该县新引进功能膜及链上企业约30家,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企业2家。

  引进来,更要培育好。该县出台专项扶持政策,实施“一企一策”包保服务,在智改数转、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将品牌创建纳入县级经济高质量发展奖补范围。同时,深入研究资本市场,抢抓政策机遇,积极推动“小巨人”企业上市培育工作。目前,全县“小巨人”企业中,已有1家上市公司(宏宇五洲)、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绿动能源)。

  2024年,太湖县的“小巨人”企业表现尤为抢眼,7家企业户均产值高达4亿元以上,其中3家更是突破5亿元大关。富印以33.02%同比增长率领跑,金张科技和光华铝业也均以10%以上增速紧随其后,“小巨人”的蓬勃发展为县域经济带来巨大活力。

  不止于膜

  立足功能膜产业基础,太湖县正跳出“舒适圈”,向下游应用领域进军,锻造更强壮的“产业筋骨”。

  “这是我们专门为联想笔记本研发的键盘背光模组,从研发到量产用了两年多时间,具有高散热性、轻薄化等特点。”在安徽泓冠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总经理方小应指着一款新产品介绍,今年多款新产品的量产,让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约80%。

  2019年,专攻半导体元件的泓冠光电从昆山来到太湖。虽是开发区的“新兵”,但泓冠光电的投资决心丝毫不差——总投资3.5亿元,建成半导体元器件生产线70条。谈及来太湖投资的原因,方小应解释,“公司生产的芯片、光学膜等产品,在太湖都能找到相关配套原材料,一年能节约成本5%到7%。”

  在太湖,像泓冠光电这样奔“膜”而来的下游应用企业已有54家,涵盖显示、电子、包装、医疗、特种设备等多个领域,“材料-加工-终端”的全链集聚闭环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全县的产业集聚效应正不断扩大。

  “目前,我们产业本地采购对接机制尚不完善,未能与汽车等下游大产业建立稳定的合作渠道。此外,集群内尚无国家级科创平台,财政扶持力度有限。”在宋德求看来,延链不足、智能化水平不高、研发能力不强等诸多问题仍是产业发展的桎梏。

  面对这些问题,太湖正着力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前不久,安徽省功能性复合胶膜特色产业创新研究院在太湖县正式挂牌。该研究院由富印公司牵头,联合安庆师范大学、强润、华强、赛迈特、泓冠光电等5家单位共建,旨在重点攻克基膜材料攻坚、涂层技术突破、功能性复合胶膜升级及高端领域应用拓展四大方向,实现创新资源共享。

  同时,该县依托经开区打造“一区多园”产业发展模式,配套建设多个乡镇特色工业园区,促进特色化、互补型发展。目前,徐桥镇、小池镇、城西乡等7个乡镇工业聚集区面积约107.23公顷,重点承接新材料、金属制品等与主导产业匹配度高的相关产业。

  “我们将推动功能膜产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提升’跨越,力争到2030年企业总数突破140家,规上企业达60家,总产值冲刺80亿元,打造全国功能膜产业创新高地。”宋德求说。


(全媒体记者 余永生 通讯员 吴阳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