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文体新闻->正文

院团紧锣密鼓排练 备战黄梅戏展演周

  “一腔一调反复打磨,一招一式必须到位。”9月16日上午,在望江县黄梅戏艺术传播有限公司的剧场里,总经理陈立带领青年演员们打磨细节。他们将在今年的黄梅戏展演周演出新创黄梅戏《蔡仲贤》。

图片1.png

  岳西高腔传承中心带妆彩排新编黄梅戏《白云生处有人家》。 岳西高腔传承中心供图

  《蔡仲贤》讲述黄梅戏科班“长春班”班主蔡仲贤从家族反对唱戏到开班成为一代名师的人生历程。陈立说,这部戏不仅讲述了望江县黄梅戏的一段历史,也讲述了黄梅戏人致力传承的坚持、不畏开拓的勇气,并将这些精神和品质传承下去。蔡仲贤不仅建立班社,更勇于创制新调,并打破桎梏,培养职业黄梅戏女演员胡普伢,为黄梅戏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该剧团排练时,已经退休的第三代望江龙腔传承人姚红穿梭于各演员之间,讲动作,不断强调基本功;讲唱腔,抓细节并反复示范;讲韵味,找出传统戏让年轻演员多听多练,找到感觉。

  龙腔是一种基于望江方言的黄梅戏腔体。“是我们的特色,更是我们的责任。”陈立坦言,地域性腔体的传承并不容易,“我们反复打磨,调整传统戏、创排新编戏,在唱段、念白中融入龙腔,寻找艺术和市场的平衡点。”

  讲到反复打磨,不得不说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创排的黄梅戏《太阳山上》。“从2021年创排至今,已经修改过5次以上。”该戏主演虞文兵说,每次修改都是为了更好地讲述故事、表现人物。今年不仅在念白、动作上有所调整,还增加了一些唱段。比如虞文兵此次增加了一段独唱和一段对唱。9月10日,修改后的《太阳山上》在安庆市黄梅戏艺术中心首次亮相。9月16日至17日晚,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之一,也是安徽省唯一入选剧目,《太阳山上》在北京中央歌剧院拉弦开唱。“总体满意,但带给观众精彩的演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要求我们演员精雕细琢、反复练习。”虞文兵说,遇到修改,每天泡在唱段里是年轻演员都要经历的。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的黄梅戏展演周,《太阳山上》将首次使用现场乐队公开演出。“30多名乐队老师现场伴奏,这是对戏曲艺术的坚持,更是为了带来更加沉浸、精彩的舞台演出。”虞文兵表示。

  连日来,在岳西高腔传承中心,演员们在紧锣密鼓排练。今年的黄梅戏展演周,他们将带来新编黄梅戏《白云生处有人家》。该戏根据岳西真实乡村发展故事改编,讲述岳西当地乡村立足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和文旅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故事。

  岳西高腔传承中心主任王庆生介绍,这部戏将黄梅戏、高腔、岳西本土民歌进行有机融合,以让当地居民爱听、爱看为创作目标。该中心也在计划创排首部岳西高腔整本大戏,以武场为主,力求原汁原味呈现岳西高腔的艺术魅力。

  岳西高腔有300多年的传承历史,于2006年5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多年来,岳西县加大对岳西高腔的保护力度,提供组织、制度、经费和人员保障,又依托现代科技和现代传媒手段,大力拓展岳西高腔的宣传、推介空间,为岳西高腔的现代复苏创造了良好条件。“希望通过在今年黄梅戏展演周的演出,扩大岳西高腔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王庆生表示,将精益求精、打磨提升,为观众带去精彩的表演,让岳西高腔的传承发展如虎傅翼。


(全媒体记者 管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