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卫新闻->正文

甲流VS普通感冒:奥司他韦真的适合每个人吗?

  季节更替之时,医院里因感冒、流感前来就诊的患者明显增多。流感和普通感冒的症状相似,常常让人傻傻分不清,也导致许多人盲目囤药,其中奥司他韦就是热门“选手”。那么,奥司他韦真的适合每个人吗?甲流和普通感冒又有何不同?奥司他韦真的有必要囤吗?本文将从甲流与普通感冒的区别、奥司他韦的作用机制、适用人群、合理用药等方面,为您全面解析这一问题。

  甲流与普通感冒,本质迥异的两种疾病

  病原体不同。甲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发,这种病毒极具“个性”,变异速度快,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改头换面”,这也是为什么每年流感季流行的病毒株可能都不一样。普通感冒的病原体则更为多样,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都可能是“罪魁祸首”,这些病毒相对“温和”,种类繁杂但致病性通常较弱。

  症状表现有别。尽管症状相似,甲型流感与普通感冒在病原体、症状严重程度和并发症风险上存在显著差异。普通感冒症状较轻,通常5至7天可自愈,主要表现为打喷嚏、鼻塞、流涕、喉咙痛等上呼吸道症状,发热较少见且多为低热。甲流起病急骤,症状严重,往往伴随高热(39℃以上),持续3至5天,肌肉酸痛乏力、头痛、寒战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更重要的是,甲流可能引起肺炎、心肌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威胁更大。

  传染性和传播速度不同。甲流传染性强,传播速度犹如“疾风”。在人群密集场所,一旦有人感染甲流,短时间内就可能迅速扩散。它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含有大量病毒,旁人一旦吸入就容易中招,也可通过接触被污染的物品传播。普通感冒虽然也有传染性,但就像“微风”,传播速度和范围小很多,通常在近距离密切接触时才会传播。

  奥司他韦不是“ 神药”,而是精准武器

  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阻止新形成的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中释放和扩散。需要注意的是:抗病毒而非杀菌,奥司他韦只针对流感病毒,对普通感冒病毒、细菌感染无效;时机关键,仅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超过48小时效果大打折扣;治疗而非预防,预防性使用仅推荐于密切接触流感患者的高危人群;不能替代疫苗,药物预防是临时措施,疫苗接种才是根本保障。

  囤药热潮背后的风险与误区

  药物浪费与短缺:奥司他韦有效期通常为2至3年,大量囤积可能导致药物过期浪费,同时造成真正需要的患者无药可用。

  滥用与误用风险:许多人无法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可能出现以下误用情况——将奥司他韦用于普通感冒,完全无效,而且如果剂量和疗程不当,易诱发病毒耐药性。

  忽视药物副作用:奥司他韦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头痛、失眠,甚至于严重的神经精神事件,尤其在儿童中。

  延误就医:自行用药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

  谁才真正需要奥司他韦?

  治疗性使用(出现流感样症状48小时内):住院流感患者,重症或病情进展的患者,老人和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孕妇及产后2周内女性,慢性病患者及免疫功能抑制者,肥胖患者。

  预防性使用(未发病但密切接触流感患者):与流感患者同住的高风险人群,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等高暴露职业群体,未接种疫苗或疫苗效果不佳的高风险人群。

  比囤药更重要的措施

  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建议每年接种,尤其是高风险人群。疫苗通常在接种2周后产生保护性抗体。

  日常防护措施: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眼、鼻、口;流感流行期不去人群密集场所。

  及时就医与合理用药:充分休息、多饮水,对症使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缓解症状,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病毒药物。

  家庭护理与隔离:流感患者应居家隔离,直至热退后48小时,防止病毒传播。

  记住,科学防控远比盲目囤药重要。保持理性,遵循专业指导,我们才能更好地应对每一个流感季节。


( 作者单位: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安庆石化医院药学部 黄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