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驰而不息落实八项规定精神 以优良作风护航复兴征程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与生死存亡。中央八项规定作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自实施以来刹住了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但“四风”问题的顽固性、反复性警示我们,作风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唯有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在教育引导、监督执纪、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方能推动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障。

  以常态化教育筑牢作风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风问题根源在思想滑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增强作风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突出新提拔干部、年轻干部、关键岗位干部的教育引导。这要求我们必须把思想建设摆在首位,构建常态化教育体系。

  深化理论武装要抓在经常。结合2025年全党开展的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经验,推动学查改一体推进。通过警示教育会通报典型案例的做法,印证了“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有效性。要持续运用由风及腐案例开展警示,让党员干部从思想深处认清“四风”危害,筑牢“不想违”的思想堤坝。

  分类引导要精准发力。针对年轻干部阅历浅、定力弱的特点,可开展“作风传承”专题培训,组织老干部讲授优良传统;对关键岗位干部,聚焦权力运行风险点开展定制化教育。西藏、海南等地在教育中突出“关键少数”的示范作用,推动领导干部带头遵规守纪,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良好氛围,这种分层施策的思路值得推广。

  以精准化监督斩断歪风链条

  监督是落实规定的保障,唯有动真碰硬才能防止“四风”反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强化监督执纪,抓实党组织日常监督,有效发挥群众监督作用”,这为精准监督指明了方向。

  节点监督要形成常态。“四风”问题常在节假日滋生蔓延,福建等地建立的“节前通报、节中督查、节后严惩”机制成效显著。应持续紧盯元旦、春节、中秋等重要节点,运用大数据手段排查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隐形变异问题,对顶风违纪者速查严处。

  风腐同查要深挖彻查。不正之风与腐败同根同源,上海、海南等地推行的“由风查腐、由腐纠风”机制,实现了对风腐交织问题的精准打击。要建立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联动机制,对违规收送礼品、接受宴请等问题,顺藤摸瓜深挖背后利益交换。

  群众监督要畅通渠道。作风建设成效最终由群众评判。应搭建“线上举报平台 + 线下接访点”监督网络,从信访举报中筛选问题线索,让群众监督成为纠治“四风”的重要力量。同时及时公开查处结果,回应群众关切,形成“全民参与、共治共享”的监督格局。

  以系统化机制保障长效落实

  作风建设贵在长效,必须依靠制度固化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经常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制”,这为制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完善制度体系要务实管用。结合学习教育中发现的短板,修订完善公务接待、经费使用等具体细则。推动建立的“公务公函制度”“过紧日子预算约束措施”,以及出台“四风”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都是制度细化的鲜活案例。要确保制度既覆盖传统问题,又应对“隐形变异”新动向,做到“前后衔接、上下贯通”。

  强化制度执行要动真碰硬。制度生命力在于执行。应建立 “制度执行考核 + 责任追究”机制,对打折扣、搞变通的行为严肃问责,让铁规矩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同时将制度执行情况纳入党组织考核,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严负其责、严管所辖。

  健全长效机制要统筹兼顾。处理好集中整治与经常教育、从严管理与鼓励担当的关系,一体贯通教育警示、监督办案、制度完善等环节。建立“问题整改 — 成效评估 — 制度优化” 闭环机制,对长期根治的问题盯住不放,通过“抓常、抓细、抓长”,推动优良作风内化为党员干部的行为自觉。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没有完成时。以常态化教育铸魂、精准化监督亮剑、系统化机制固本,持续释放“一抓到底、一严到底”的强烈信号,必能锻造出纪律严明、为民务实的干部队伍,让党的作风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力量。


(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 党委副书记、镇长 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