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的婚礼 别样的爱情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一场在安庆“前言后记”书店举办的婚礼,让百年历史的安徽劝业场——这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最美书店”,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当新人的誓言在满室书香中回响,当古朴砖墙见证甜蜜承诺,这场别开生面的婚礼,不仅为当代年轻人的婚庆选择开辟了新路径,更成为文物“活起来”的生动范例,彰显出历史建筑与现代生活交融的独特魅力。
这场婚礼的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它打破了传统酒店婚礼的刻板模式。既满足了对“温馨文艺”婚礼的向往,也摆脱了传统婚庆的繁复与喧嚣。更具创意的是,新人可通过选购图书与文创产品抵扣场地费,让知识的芬芳与幸福的甜蜜一同传递给亲友。这种将个人喜好与文化内涵深度结合的婚庆形式,无疑为追求个性化的年轻人提供了全新参照,也让婚礼从单纯的仪式,升华为一场富有精神共鸣的文化体验。
而这场婚礼的深层价值,更在于它对文物活化利用的探索意义。作为省级文保单位,安徽劝业场并非静止的“历史标本”,而是在严格遵循“零触碰”保护原则的前提下,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书店团队巧妙利用现有设施悬挂装饰,绝不破坏建筑本体,既守护了历史的印记,又让百年建筑承载起现代婚礼的浪漫。从最初因建筑美学成为“出片地”,到如今转型为见证幸福的“礼成地”,劝业场的蜕变,证明了文物活化并非简单的商业开发,而是在保护前提下,让历史建筑融入当代生活场景,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双赢。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场婚礼传递出的温暖与共鸣。假期里的书店游客如织,不少陌生人被温馨的婚礼场面打动,驻足窗边静静见证,成为新人“不期而遇的祝福”。这种跨越陌生的善意,让婚礼超越了私人仪式的范畴,成为一座城市“温度”的缩影。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书店、博物馆等文化场所举办婚礼,当百年文物建筑不断迎来新的“使用者”与“见证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婚庆观念的革新,更是文化传承的新可能。安徽劝业场的故事证明,文物的“活”,不在于华丽地修复与展示,而在于与当代人的生活产生深度联结。未来,期待更多这样的“文物活化”案例出现,让历史与当下对话,让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持久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