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河安湖晏、水清鱼跃”从愿景照进现实

  当“河安湖晏、水清鱼跃”从愿景照进现实,当家门口的河道从昔日“臭水沟”变身今日“景观带”,安庆市出台的《幸福河湖建设实施方案(2025~2030年)》,正以系统性治理的画笔,为城市描摹出“人水和谐”的幸福图景。这份方案不仅是水利工程的蓝图,更是一份写满民生期待的承诺,让“幸福”二字真正沿着河湖脉络,流淌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幸福河湖的根基,在于“安全”与“洁净”的双重守护。方案以“系统治理”为核心,将防洪安全作为底线,全面排查防洪体系隐患,为城市筑起抵御水患的坚固屏障;同时严守水资源“双控”红线,严打违法取水行为,让每一滴水都用在“刀刃”上。更令人期待的是,从国控水质断面监管到农村水塘沟渠整治,从“清四乱”行动到水利遗产活态保护,一系列举措既守护了河湖的“身体健康”,又唤醒了江河的“文化记忆”。当昔日淤塞的河道重现清澈,当古老的水利设施成为文旅打卡地,河湖不再是冰冷的水体,而是承载着安全与文化的“生命体”。

  幸福河湖的活力,源于“管护”与“参与”的双向赋能。方案没有停留在“建设”层面,更着眼于“长效”——编制岸线规划、建立健康档案、落实管护经费,一系列精细化举措让河湖管护有了“制度靠山”;而“智慧化监管”与“群众参与”的结合,更让治理打破了“政府单打独斗”的局限。当居民能通过智慧平台反馈河道问题,当“河湖保护者受益”机制激发全民热情,每一条河道都有了“贴身管家”,共治共管共享的合力,让幸福河湖的建设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幸福河湖的价值,终将在“发展”与“特色”中绽放光芒。方案最亮眼的设计,在于拒绝“千湖一面”,而是让河湖建设与地域特色深度融合:山区河湖守护水源涵养,留住古村落的山水诗意;城区河湖完善亲水设施,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滨水生活”;水库周边打造“工程+风光”景观,让水利资源变身文旅资产。这种“因地制宜”的智慧,不仅让每条河湖都有了独特的“安庆印记”,更通过“河湖+”融合发展,让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民生优势。到2030年,当23条省级、60条市级幸福河湖串联成网,安庆的“母亲河”们必将成为滋养城市发展、承载百姓幸福的“黄金水脉”。

  从一纸方案到万家幸福,安庆的幸福河湖建设,从来不是简单的“治水工程”,而是关乎生态、民生与发展的“系统答卷”。当清澈的河水绕村而过,当休闲的市民漫步河岸,当古老的江河文化焕发新生,我们终将看见“幸福”二字,正沿着安庆的每一条河道,流淌进每个清晨与黄昏,流淌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