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不必事事打12345 打哪些电话要让公众知晓

  近期,成都多个县市区相继更新公共服务电话清单,以进一步畅通市民咨询、办事渠道,确保公共服务电话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如9月29日,大邑县对前期对外公布的公共服务电话清单进行了更新调整,该县的公共服务电话清单还明确了相关责任科室。

  据悉,清理规范后,成都各县市区公共服务电话分类清晰,大家可以分类拨打电话,不必事事打“12345”。比如:针对社保政策咨询类问题,人力咨询和社会保障专席短号是“12333”,关于社保信息查询、挂失、劳动维权等市民反映和需求,这个专席可直通部门,更快捷。而对于其他部门来说也是如此。

  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简称“12345”),是政府与群众沟通的重要渠道,但并非所有问题都适合通过该热线解决,需明确职责边界,原因也显而易见。根据202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提升12345热线服务的意见》,12345热线不再处理的事项主要有:需通过110、119、120等紧急热线处理的紧急事项;需通过诉讼、仲裁、纪检监察等法定程序解决的问题;不符合法律法规或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等不宜公开的事项。

  不过,部分地区存在“越界”诉求导致基层负担过重问题。而基层资源有限,需要合理分流建议。像紧急情况,优先拨打110、120等热线就可以。像法律途径,通过诉讼、仲裁或行政复议等法定渠道解决。至于社区服务,可以像成都这样,通过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解决养老、托育等民生问题,减少热线压力。

  然而,不必事事打12345后,如何让公众知晓都有哪些服务热线,是必须解决的问题。除了紧急事项处理的热线电话如打110、120等这些大家很熟悉的号码外,对于像“12333”或“12329”这些电话号码,多数人恐怕并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服务热线。因此,必须加大对于这些服务热线的知晓面。

  服务电话的公开与传播是政务公开和便民服务的重要环节,为此,要多渠道让公众知晓,如采取政府平台集中公示、热线系统推广、线下公示等。尤其要针对一些特殊人群如残疾人、老年人等,要有专门知晓渠道。总之,不必事事打12345,打哪些电话要让公众知晓,以确保公众能便捷获取这些电话,提升政务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


(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