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韵润宜城 共生向未来
落幕不久的2025年安庆“十一”黄梅戏展演周,呈现了一场全民参与共享的文艺盛宴。剧场内剧目接连登场,公园里弦乐声声不息。在安庆,黄梅戏不止是活跃在剧场舞台上的非遗艺术,更是流淌在城市血脉里的活态文化。
(《安庆晚报》10月22日)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黄梅戏与安庆的共生,早已深深扎根于历史沃土。自清代道光年间,这黄梅戏便与宜城风土人情结下不解之缘——皖江两岸的渔歌樵唱、市井烟火,化作戏文中的婉转唱腔;安庆人的家国情怀、奋斗底色和处世智慧,融入《天仙配》《女驸马》《三尺巷》等经典剧目的精神内核。作为安庆的文化瑰宝,黄梅戏更成为城市的精神底色,涵养着一代代安庆人的心灵,让“戏乡”美誉在时光流转中愈发醇厚。
“守正为基,创新为翼。”戏城共生的长久生命力,离不开黄梅戏的传承与时代革新。未来,既要深耕传统剧目精髓,通过名家传帮带、校园普及筑牢传承根基;也要创新表达形式,创作现实题材剧目、借助新媒体传播、探索数字跨界融合,让黄梅戏在守正中扎根、在创新中出圈,始终成为安庆的鲜明文化标识。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黄梅戏早已超出单纯的艺术范畴,成为深度融入安庆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和重要支撑。要让这份文化优势持续释放动能,既要做强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黄梅戏展演周等品牌活动,通过举办全国性赛事、邀请名家参演扩大引流效应,带动文旅消费提质升级;又要以戏为媒,搭建招商桥梁,将戏曲元素融入招商推介,吸引文创、数字传媒等企业落户;既要深化“戏曲+文旅”沉浸式融合,打造特色体验线路,又要完善文旅收益反哺机制,推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增收双向赋能,让戏韵成为宜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戏韵润宜城,共生向未来。”黄梅戏与安庆的共生之路,既是文化传承的坚守,更是城市发展的担当。坚守根脉、创新赋能、深耕产业,定能让戏韵常青、经济勃发,让城与戏在新时代续写共生共荣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