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多元协同绘就尊老敬老“同心圆”

  10月24日下午,迎江区宜城路街道南水回族社区暖意融融。由安庆市民政局、市老龄委工作处、市反电诈中心及迎江区民政局联合主办,南水回族社区与宜秀区卓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共同承办的“2025年安庆市‘敬老月’主题宣传系列活动”在此温情启动,将“敬老、爱老、助老”的服务与关怀送到老人身边。

  (《安庆晚报》10月30日)

  安庆市“敬老月”主题活动进社区,提供法律宣讲、健康义诊、文化体验、反诈指导等服务,传递“敬老、爱老、助老”暖意。活动不仅是节日关怀,更折射“尊老敬老、全民行动”逻辑,需以多元协同为纽带,对接需求、整合力量、建长效机制,让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落地,绘就尊老敬老“同心圆”。

  尊老敬老非单一维度的“给予”,而是围绕老人需求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的过程。从法律权益解读、健康服务供给,到安全防范科普、精神文化赋能,每项服务均紧扣“权益保护、健康守护、安全防范、精神滋养”的核心诉求。如今老年群体的需求已超越基础生活保障,既需法律维护权益,也需健康服务抵御衰老风险,更需精神补空白。这种覆盖生理、法律、精神、安全的多元服务,正是“同心圆”的内核支撑,唯有关怀触达老人生活各领域,才能让“圆心”始终紧扣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

  “全民行动”的关键,在于打破部门与群体壁垒,让政府、社区、社会力量形成协同合力,构成“同心圆”的多层支撑。政府部门牵头统筹,负责政策引导与资源调配,确保服务方向不偏、保障有力;社区扎根基层搭建服务阵地,让资源精准落地“最后一公里”;社会组织与志愿者以专业能力和热忱补位,为服务注入温度与活力。这种“政府主导、社区搭台、社会补位”的模式,并非偶然联动,而是“全民行动”的生动诠释。当不同主体摒弃“独角戏”思维,形成“一盘棋”合力,尊老敬老便从个别部门的责任转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为“同心圆”筑牢圈层支撑。

  “同心圆”的稳固更离不开长效机制的夯实,需推动服务从“节日化”走向“常态化”。单次活动的热闹难以满足老人长期需求,唯有将活动中的健康档案、反诈联系、文化服务等成果固化为日常机制,才能让关怀持续延伸。要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让社区助老服务站常态化运行,让志愿者帮扶形成长效体系,让政策保障贯穿日常,把“敬老月”的“月度热”转化为“全年暖”,让尊老敬老融入社会运行肌理,成为“同心圆”持久转动的动力。

  从安庆的实践来看,绘就尊老敬老“同心圆”需以需求为“圆心”、协同为“圈层”、常态为“根基”。当法律保障更实、健康守护更细、精神陪伴更长,政府、社区、社会、个人主动融入,便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的美好图景。这既传承敬老传统,也体现社会文明,让每一位老人在多元协同的暖流中,收获稳稳的幸福,共享时代发展的红利。


(朱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