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汽车车友->正文

标准先行、搭台唱戏,机动车拍卖走上特色快车道

  2024年,中国机动车拍卖成交约125万辆、成交额近500亿元,连续7年刷新历史纪录。与此同时,去年,二手车拍卖及交易服务企业汽车节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而就在今年9月,国内最大的事故车拍卖交易平台博车网,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这一系列亮眼的成绩,彰显了机动车拍卖行业强劲的韧性与巨大的潜力。

  “拍卖行业是市场流通领域的重要环节,其独特的价值发现功能在促进商品流通、激活市场活力、促进资源回收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助力消费升级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拍协”)副会长、山东省拍卖行业协会会长李伟在第三届中国机动车拍卖行业大会致辞中谈到,“近几年,机动车拍卖市场持续快速发展,政策红利持续释放,无论在市场规模、专业化规模体系、网络化建设,还是国际化进程上,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影响力大幅提升。”

  近年来,二手车流通领域的深化改革、出口业务的稳步推进,以及消费者对高效透明便捷交易方式需求的日益增长,都为机动车拍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届大会以“行业大发展 科技铸未来”为主题,意在强调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车辆检测、价值评估、现场拍卖等环节的深入应用,机动车拍卖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巅峰,日渐成长为盘活二手车存量、促进汽车梯度消费、提振资源循环效益的重要力量。

  市场规模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  这两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叠加以旧换新政策的延续实施,为机动车拍卖行业释放了发展红利。中拍协副会长、机动车拍卖专业委员会主任韩涛给出2021~2024年的一组机动车拍卖数据:在拍卖成交量方面,从47.85万辆增至123.52万辆,增长了2.58倍;在拍卖成交额方面,从230.05亿元涨到493.61亿元,增长了2.15倍。2024年,机动车拍卖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较上年增长75.83%和55.21%,市场规模连续7年创历史新高。今年1~9月,成交量和成交额的增幅均保持在40%以上,超越多数汽车行业细分领域。

  在第三届中国机动车拍卖行业大会上,《中国机动车拍卖市场统计年报》(以下简称《年报》)发布。《年报》显示,从转移登记情况看,全国机动车拍卖市场转籍比例为50.13%,较多区域转籍比例出现同比下滑,华北地区以63.25%的转籍比例,依然稳居各区域首位;从拍卖形式看,由于网络拍卖在机动车拍卖市场中普及日趋广泛,专业化的机动车网络拍卖平台技术持续升级,服务不断优化,网络拍卖专场数量大幅上升,全国机动车专场拍卖会有12.08万场,其中包括纯网络拍卖和同步拍卖在内的网络拍卖,共计11.84万场,占总场次近98%;从车辆状态看,残值车成交率增长7.02个百分点,6年以上车龄的份额增长了3.95个百分点,插电式混动车辆市场份额由明显提升;从平均车价看,随着新车价格持续下探,二手车市场价格竞争激烈,全国机动车拍卖车辆均价下降0.53万元,至4万元/辆,10年以上车龄均价仅为2.14万元/辆;从行业格局看,市场份额更趋向于头部企业集中,前30的企业成交量占据95.83%,成交额占据96.94%,相较去年均有所提升。其中,优信拍、汽车街和博车网稳居成交量和成交额两项榜单前三,并且无论在技术应用、业务创新还是社会责任方面,均起到行业表率作用。

  促消费、助流通的效率引擎

  “拍卖是在碎片化的市场中构建标准化服务,在波动性周期中创造确定性价值。拍卖在创造价值、提供服务的同时,由于它的核心优势和属性,极大地加快了二手车流转、缩短了处置周期、迅速提高经营规模,因此拍卖是汽车流通的效率引擎,它同时也更是产业变革的观察窗口。”汽车街副总裁陈晓冬强调。

  今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韩涛分享了机动车拍卖行业在此期间呈现出的8个特点:一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机动车拍卖市场严格上说是从2005年起步,还处在发展的前期阶段;二是我国机动车拍卖市场的规模尚不算大但发展前景广阔,美国机动车拍卖占二手车交易量的35%~40%,日本占60%~70%,我国仅占5%~10%;三是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不断增长,市场占有率持续攀升,新能源二手车及老旧动力电池的处置、拍卖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四是2024年2月,商务部等五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二手车出口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积极探索建设二手车出口电商平台、拍卖平台等,以创新模式提升国际化的经营能力,这为我国二手车出口业务从经销模式转向拍卖为主,以及机动车拍卖行业走向国际化指明了方向;五是机动车拍卖属于专业性很强的行业,要想通过拍卖更好地体现车辆应有的市场价值,拍前、拍中、拍后各环节工作都非常重要,而标准的建立就是指引行业做好这些工作的依据,也是一个行业是否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六是在大批量的中央和地方公车拍卖结束后,机动车拍卖已转入市场化。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保有量最多的国家,保有量还会不断攀升,二手车的析出量也不断增加,车辆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七是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逐渐应用到拍卖服务中,如利用AI技术对车辆进行检测、利用算法对车辆与竞买人的匹配,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八是随着机动车拍卖行业的发展,围绕着机动车拍卖逐渐形成了包括车辆物流、车辆存储、检测评估、车辆整备、金融保险、车务服务等在内的全流程服务链,因此企业之间要加强合作,走向合作共赢之路。

  “2026年是‘十五五’开局之年。未来5年,我们将紧密围绕机动车拍卖行业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继续推动行业的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科技化、体系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充分发挥机动车拍卖在促进二手车流通和汽车消费中的重要作用,加速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韩涛说。

  以标准化和平台化筑牢行业根基

  在本届大会上,多位演讲嘉宾不约而同地提到,机动车拍卖行业走上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和平台化建设的有力支撑。

  中拍协会长王波介绍称,为积极响应国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拍协发布两项标准:一项是国家标准《拍卖术语》,作为我国拍卖行业首部国家标准级术语规范,意在奠定规则的软基础,让各说各话的“地方方言”有了众人均能理解的“普通话”,从规则层面实现拍卖质量标准制度的全国统一;另一项是团体标准《电动汽车拍卖检测评估规范》,作为我国拍卖领域首部电动汽车检测规范,旨在建立破解行业盲区的硬技术,为电动汽车拍卖打造绿色流通的技术“护照”。

  韩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我国已是不折不扣的新能源汽车强国,节节攀升的保有量和拍卖需求驱使中拍协在2024年将《电动汽车拍卖检测评估规范》进行了立项。起初,标准名称拟定为《新能源汽车拍卖检测评估规范》,但考虑到当前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在新能源汽车拍卖中占比最高,于是对标准名称进行了细化。《年报》显示,2024年,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辆合计拍卖成交额为62.68亿元,市场份额交上年再增2.16个百分点。除了国内需求旺盛外,二手电动汽车的出口量也是屡创新高。

  据悉,《新能源汽车拍卖检测评估规范》首创“三合一”(SS95)评级体系,应用领先的三电系统检测技术,可使检测结论更加清晰直接,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前瞻性。即便是美国、日本等机动车拍卖全球领先的国家,目前尚未制定相应标准。

  “不同于燃油车,二手电动汽车具备更强的电子产品属性,车源方不再是一辆一辆地卖,而是一包一包地卖。这里所说的包,少则几十辆,多则上千辆。过去,由于缺少标准化的检测评估手段,导致买家抱怨购买电动汽车如同‘抽盲盒’。”韩涛介绍称,面对我国电动汽车全球流通的迫切现实,如何真实地反映车况、精准地定义价格,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准确所带来的交易风险和纠纷,检测评估的标准化势在必行。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罗磊看来,《新能源汽车拍卖检测评估规范》的施行,推动机动车拍卖行业从“经验驱动”转向“标准驱动”,有效提振电动汽车流通的市场信心,并为我国二手电动汽车出海提供拍卖检测的“中国方案”。

  正所谓,标准先行,搭台唱戏。会上,由中拍协牵头搭建的二手车出口拍卖服务平台举行了投资意向和业务合作签约仪式,宣告平台建设正式启动,行业将系统性地构建国内二手车出口服务网络基地,形成标准化的二手车出口拍卖服务体系和服务流程。该平台不仅旨在整合拍卖的公信力、互联网的广域覆盖力,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为中国二手车“走出去”开辟全球通道,而且还将致力于为全球二手车经销商打造一个透明、公平、高效的国际化线上交易平台,重塑二手车跨境贸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