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经新闻->正文

聚力产业升级 铸就千亿集群

  开栏的话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意义重大。本报今起推出“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安庆”专栏,充分展示全市各地发挥优势、各展所长,干字当头、奋勇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安庆篇章的生动实践。

  11月6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安庆”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市发改系统以创新开路、靠创新破局,推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更加紧密,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在加强创新顶层设计方面,聚焦两大主导产业,实施差异化扶持策略。针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连续两年出台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引导创新资源向智能化、轻量化领域集中;针对化工及新材料产业,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与高校院所、研发机构对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通过四年努力,两大主导产业产值双双突破千亿元。

  在强化创新赋能作用方面,深入实施科创平台建设工程,组织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1个,省级产业创新中心2个;推动实施开发区争先进位工程,加快园区高质量发展,全市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营收从“十三五”末的2150亿元增加至2024年的3600亿元、年均增长13.7%。

  在推动创新项目落地方面,聚焦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组建12个产业链专班,大力引进新兴产业企业,目前全市战新企业615家,企业数量居全省第4位,较“十三五”末净增超200家,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41.8%,较“十三五”末提高了14.5个百分点;超前布局生命健康、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双生谷”、商业航天产业园和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在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实施“领导包保、部门服务、专员跟进”项目服务机制,“十四五”期间市级领导累计包保推进重大项目178个;推深做实“5+1+N”项目推进机制,实施“黄、红牌”预警,实现重点项目全流程跟踪服务、全周期闭环管理;推动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领域改革创新,全面推行无违法违规证明改革,搭建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庆),累计促成信用贷款超3万笔、金额超270亿元。

  在加强区域协同创新方面,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积极参与长三角创新共同体建设。在加强与长三角高校产学研用合作的同时,支持县区和企业在沪苏浙城市设立“科创飞地”,目前全市设立“科创飞地”6个。安庆相继与上海徐汇、江苏南通、浙江湖州共建友好城市,推动建立干部挂职、跟班学习、实践锻炼等机制,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全媒体记者 余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