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要素配置 激活发展动能
11月6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决胜‘十四五’奋进新安庆”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全市财政系统将改革创新理念深度融入财政运行、国资布局和金融服务全过程,着力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根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财政投入方面,持续加大科技领域的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的财政科技投入体系,支持和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开展科研项目和成果转化,助力科技研发平台建设,培育创新主体,优化创新生态。“十四五”期间,全市财政科技支出预计超66亿元,较“十三五”增长29.4%。
在金融支撑方面,不断完善多元化、多层次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持续深化科技型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全域推广“贷投批量联动”模式,让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创新种子。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科技贷款余额813.7亿元,居全省第5位,较年初增长38.3%,居全省第2位。组建科技成果转化、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基金,总规模超77亿元,累计投资82个科创项目、达46.3亿元。培育科技型企业上市梯队,科技型后备企业超90%,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储备“生力军”。
在国资国企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持续推动国有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全市国有企业研发经费累计投入1.7亿元,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例如,市水务集团水下管道智能机器人项目成功入选安徽省通用人工智能应用标杆名单,市大数据资产公司《医卫数据要素应用场景探索与实践》项目获省级“金奖”等。
财政系统还坚持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深化预算管理和国资国企改革,激发经济增长动能。创新构建“全方位格局、全覆盖管理、全绩效驱动、全生命周期、全成本定额”的零基预算改革,在省内率先开展“事前绩效评估+预算评审”相融合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重点解决“事情该不该干”“最优方案干”“给多少钱干”三个问题。将成本绩效融入预算管理,促进“业财绩”深度融合。选择城市运行、交通运输、政府运行等领域探索成本绩效试点,降本率达16.8%。接续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5000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近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