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民宿如灯 点亮乡土新梦

  11月4日上午,第十一届全国民宿大会在岳西县开幕。大会以“皖美乡约 宿造未来”为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政府代表、行业专家学者、民宿品牌创始人、民宿产业链供应商等450人走进岳西县,体验岳西民宿,共话民宿行业新征程。

  (11月5日《安庆晚报》)

  民宿的本质在于“民”。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会长张晓军指出,“民是民宿的重点,做到主客共享、共创”,这句话道破了民宿发展的核心逻辑。在岳西的“一宅两院”模式中,我们看到了这一理念的落地:农民不仅没有因发展而离场,反而成为民宿经济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一楼自住、二楼经营,既保留了农户的生活根脉,又开辟了增收渠道——这种“轻改造”背后,是对农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对乡村肌理的温柔守护。民宿不是要将乡村变成精致的商业盆景,而是要让乡土生活焕发内在活力。

  民宿的活力在于“融”。在大会展区里,岳西翠兰的茶香、锅巴的酥脆、黄梅戏的婉转,与民宿经济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城乡共生图景。非遗传承人储诚胜发现,民宿成了产品销售的新渠道;企业主寻求将宣笔等文化元素融入民宿,赋予空间以灵魂。这种融合超越了简单的商业合作,它让传统文化找到了当代生活的接口,让民宿成为了文化传承的“活态博物馆”。真正的民宿不应是城市酒店的乡村复制品,而应是在地文化的放大器。一根宣笔、一曲黄梅戏、一杯翠兰茶,这些文化符号,正是民宿区别于标准化住宿的独特魅力。

  民宿的远见在于“联”。六个项目签约岳西,从全域旅游数智化平台到度假民宿集群,这些投资展现的是对乡村价值的重新发现。企业家李岳东返乡建设天竹湾民宿,不仅看中了石关的清凉气候,更怀着让家乡“美起来、富起来”的初心。这种“资本返乡”现象,标志着乡村正从人才净流出地转变为价值新高地。当城市精英带着资金、理念回归乡土,当数字化技术打破地理隔阂,乡村的青山绿水终于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优势。

  乡村振兴不是推倒重来,而是活化更新;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多方共赢。岳西农户年均增收5万元、潜山民宿集群年综合收入超10亿元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家庭的命运改变。这些变化印证了一个朴素道理:发展最好的模式,是让参与者都能分享成果。

  民宿如灯,点亮的是乡愁与希望。它照见的是这样一个未来:乡村不再是回不去的故乡,而是到得了的远方;农民不再是守旧的代表,而是新生活的主人。当一栋栋老宅变身民宿,当一个个村庄重获生机,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产业的崛起,更是一种文明形态的自我更新。这或许就是民宿带给我们的最深层的思考:真正的进步,从来不是抛弃传统奔向未来,而是带着乡愁的行李,踏上新时代的旅程。


(王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