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宿松县->正文

夜话议出“金点子”荒地耕出好光景

  夜幕降临,宿松县隘口乡花学村姚湾组组长吴志家中灯火通明,村民们围坐一堂,热议着村中事务。一次关于荒地的“夜话”,不仅碰撞出盘活闲置土地的“金点子”,更成为该乡激活基层治理效能、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不久前,网格员在花学村姚湾组入户宣传政策时,村民吴大爷无意间提到:“几块田长满芭茅草,看着真揪心。”这话立刻引起共鸣。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部分农田因无人打理逐渐撂荒,既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也影响了人居环境。“这事不能拖!”组长吴志敏锐地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他随即在村民夜校中多次提及此事,大家虽感焦急,却苦无良策。面对困局,吴志主动联系组里的“五老”人员和乡贤,共同寻求破解之道。在一次夜话中,吴大爷提议:“能不能学学别村,把荒地承包出去?”但众人担心撂荒地开垦成本高,难以吸引种植大户。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吴志提出了一个大胆想法:“用‘三年免租’吸引大户来开荒!既能盘活土地,又能带来务工机会。”这一建议得到大家认同。经组内反复商讨,吴志积极对接村委会和种植大户,最终敲定了可行方案。

  如今,走进姚湾组,昔日芭茅丛生的荒地已变身整齐的田垄。种植大户在此轮番耕种,撂荒地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仅有效利用了土地,还为当地老人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同在该乡,清河村油坊组、杨湾组的零星撂荒地也通过“村民夜话点单,组长架桥对接,基层干部领办”的模式重获新生。在夜话中,村民们提议联系本村种植大户石原斌。经网格员、组长和乡贤多方努力,石原斌积极响应,不仅调来挖掘机平整20余亩土地,还配套完善了田间道路,为机械化耕作打下基础。

  从“夜话”议出点子,到合力促成落地,隘口乡以“村民夜话点单、基层干部领办”的模式,有效解决了撂荒土地难题,盘活闲置资源,拓宽增收渠道,更激发了村民参与治理的内生动力,绘就了乡村治理的新图景。


(通讯员 郭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