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宿松县->正文

激活党建“邻聚力”多元共治“零距离”

  近年来,宿松县二郎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依托镇党委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聚焦省际边界治理难题,创新构建“皖鄂红纽带·平安合事点”治理平台,推动跨省联动从“物理相邻”走向“化学融合”。

  搭建“合事点”平台,夯实跨省共治“桥头堡”。主动与湖北省黄梅县停前镇对接,联合共建“黄宿界岭合事点”。坚持“政府主导、警司联动、群众参与”原则,有效整合两地综治、公安、司法等多方力量资源,高标准建设信息员工作室、联合调解室、群众接待区等功能性场所,实现群众诉求“一站式”受理、矛盾纠纷“一体化”调处。今年10月,界岭村居民汤某某因与停前镇村民的经济纠纷未获妥善解决,情绪激动,并在网络上发表争议言论。村治保主任詹地洪敏锐捕捉到风险后,立即启动跨省联动机制,联合停前镇综治中心、派出所及村干部,在“合事点”内组织联合调解,最终促成当事人达成明确的还款协议,成功将一起可能激化的跨省纠纷化解在萌芽阶段。自平台运行以来,已累计成功调处各类省际纠纷30余起,调解成功率高达100%,群众满意率显著提升,切实将“合事点”打造成为了边界矛盾的“终点站”。

  创新“联动式”机制,织密边界治理“一张网”。围绕“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纠纷同调”目标,二郎镇深化“警司联动+四联机制”,推动建立跨省纠纷分级调处、联席会议、联合巡查等制度,实现“小事就地化解、大事协同处置”。通过组建由党员先锋、“五老”人员、乡贤等组成的专业化调解队伍,推广“金波调解工作室”等特色模式,有效提升了解纷的专业性和公信力。针对复杂矛盾实行“一事一专班”包案化解,确保责任到人、一抓到底。今年以来,已成功化解8起跨界纠纷,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4条,形成“1+1>2”的治理合力,推动边界治理从“分治”迈向“合治”。

  强化“源头式”预防,筑牢法治善治“防护墙”。二郎镇坚持把普法宣传和法治教育融入“合事点”日常功能,依托法治夜校、专题宣讲等形式,常态化开展防溺水、反电诈、禁毒、交通安全等宣传,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今年以来,已累计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40余场,跨界治安案件发生率同比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法治夜校进边界”等活动的持续开展,不仅普及了法律知识,更促进了两地文化的交流与情感的融合,为构建和谐稳定的省际边界环境奠定了坚实的法治基础和群众基础。

  “合事点”不仅是化解矛盾的平台,更是联通民心、融合区域的纽带。下一步,二郎镇将持续深化书记领办基层治理项目,拓展“合事点”在普法宣传、文化共建、民生服务等方面的功能,不断丰富“二郎实践”,为推进省际边界地区共建共治共享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治理样本。


(通讯员 汤慧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