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政策宣讲切莫“点到为止”

  政策宣讲是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然而部分地方在宣讲政策时,材料一发、讲稿一念、照片一拍便鸣金收兵,这种方法不可取。政策宣讲必须坚决摒弃这种“点到为止”的惰性思维,在“讲全”“讲透”“讲实”上下足功夫,才能让政策红利真正惠及于民。

  讲全不含糊,避免断章取义。政策文件往往体系完整、逻辑严密,每项条款都与其他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支撑。若宣讲者自身“一叶障目”,或为图省事只挑“热门条款”“简单内容”讲,只讲局部不讲全局、只讲亮点不讲难点、只讲要求不讲背景,必然造成宣讲对象对政策理解片面、断章取义,甚至产生误读。政策无“边角料”,宣讲应“零死角”。要树立“系统宣讲”理念,把政策的出台背景、核心要义、适用范围、操作流程等完整呈现,既讲“能享受什么”,也讲“需符合什么条件”,既讲“当前政策内容”,也讲“与以往政策的衔接”,让群众对政策形成全面认知。

  讲透不敷衍,避免似懂非懂。政策宣讲若止步于文件语言的简单复述、概念术语的机械堆砌,不触及核心、不解开疑惑、不回应关切,无异于“隔靴搔痒”,群众只会听得云里雾里。政策宣讲的终极目标是“入脑入心”,这就要求必须“讲透”。要敢于直面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精准透彻的解析,把政策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讲清楚,把政策蕴含的机遇、可能遇到的挑战讲明白,把政策的边界、红线讲透彻。要变单向灌输为双向互动,鼓励提问、解答疑惑,在思想碰撞中深化理解、凝聚共识,真正让政策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内化为行动的自觉。

  讲实不落空,避免纸上谈兵。政策宣讲的落脚点在于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惠及民生,必须“讲实”。宣讲内容要紧密贴合地方发展实际、部门工作重点、群众现实需求,将宏观政策“翻译”为可操作、能落地的具体路径、方法步骤和典型案例。宣讲者要当好政策落地的“指导员”,不仅告知“是什么”“为什么”,更要阐明“怎么干”“干成什么样”。同时,宣讲不能止于会场,要建立宣讲效果的追踪问效机制,关注政策宣讲后在实际执行中遇到的梗阻,及时反馈、持续优化,形成“宣讲—落实—反馈—提升”的闭环,确保宣讲成果从“纸上”落到“地上”,从“会场”走进“现场”,切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

(章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