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时事评论->正文

深学细悟铸忠诚 笃行实干显担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科学谋划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史志工作者,通过深入学习领会,我对如何将全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桐城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有了更深切的体悟和思考。

  提高政治站位,筑牢史志工作的“根”与“魂”。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首要的是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把握全会关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战略部署。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史志原则,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将学习全会精神与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特别是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对于史志工作者而言,就是要确保所记录的历史、所编纂的志书,始终服务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真实、客观、全面地记载好桐城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历程,特别是新时代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让史志成果成为诠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生动地方教材。

  聚焦主责主业,夯实“存史、资政、育人”坚实基础。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先进文化制度等,这对我们提升史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在“存史”上力求更全面、更精准。不仅要继续做好传统党史、地方志的编修工作,更要着眼于记录好桐城“六尺巷工作法”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严把史实关、政治关、体例关,打造一批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精品良志。二是在“资政”上力求更深入、更有效。史志的价值在于运用。要善于从浩瀚史料中提炼出规律性认识,形成有分量、有价值的资政报告,努力使史志室成为服务桐城市委决策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三是在“育人”上力求更生动、更鲜活。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史志工作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我们要创新宣传载体和形式,用好用活桐城丰富的党史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桐城派文化。积极推动史志成果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讲好桐城红色故事、历史故事、改革故事,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凝聚起建设现代化美好桐城的磅礴力量。

  强化自身建设,展现史志部门新气象新作为。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最终要落脚到史志工作队伍的能力和作风上。一要锤炼过硬政治品格。持续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史志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要提升专业能力素养。鼓励和支持史志干部钻研业务,掌握新时代史志工作的新要求、新方法,特别是要提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史料管理、研究和传播的能力,努力成为史志工作的“行家里手”。三要弘扬求真务实作风。秉持“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治学精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挖掘第一手资料,沉下心来做好编研工作,以严谨细致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历史人物。四要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资料征集、编研审校、成果转化等环节的工作机制,提升史志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桐城新篇章贡献更多史志智慧和力量。


(桐城市委史志室 胡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