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大观区->正文

生态打底产业融合
以“豚”为媒引来八方游客

  11月13日,在大观区海口镇镇江村村部旁的乡村驿站内,不时有游客进入。除了村情村史外,这个乡村驿站最独特的地方便是突出江豚主题——与江豚有关的古诗词、江豚知识问答墙、涂鸦墙等不一而足。由于安庆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基地就在辖区内,镇江村一直被人亲切地唤做“江豚村”。如何将众所周知的“江豚村”转化为有口皆碑的文旅优势,镇江村始终在探索。今年,随着一些相关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的逐步建成,镇江村有了明显的变化。

  西江豚跃 打造文旅村庄

  进入镇江村,马路两侧的花坛边都画满了江豚元素的绘画,淡蓝色的微笑天使“萌萌地”盯着路人。这些江豚元素覆盖了整个镇江村。“江豚相关的30余幅墙绘作品以及16块路牌分散在镇江村全部17个村民组,让游客们走到哪都能感受到江豚村浓厚的氛围。”镇江村驻村工作队队员杨航介绍,镇江村除了有江豚这张响亮的名片外,安庆永强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将番鸭育种基地放在了这里。因此,村子顺势打出了“看江豚,品徽屯鸟,相聚在镇江”的口号,吸引了一众游客以及安庆城区研学游的学生们。

  杨航介绍,研学游的学生们可以在上述乡村驿站内进行江豚知识问答。“都是有关长江江豚的一些小知识,答对了就可以获得我们自己设计的江豚徽章一枚,这个活动在参加研学游的孩子中非常受欢迎。”

  下午4时许,站在西江边的观景平台上,能够看到西江迁地保护基地里的江豚在水中嬉戏。“这个时间正是保护中心喂食江豚的时间,站在这边的观景平台能够看到江豚在水中翻滚跳跃。”杨航说道。

  在研学游开发方面,镇江村还在“开心农场”大棚旁,建设50块高标准的“共享菜地”,配套看护房、共享农具角、儿童娱乐区、休闲区、采摘区等,承租人可根据家庭实际情况采取“全托”或“半托”方式认领,开展以农业教育、劳动教育、生态环境教育等活动,体验采摘农业、城市家庭小菜园、农业生产劳动教育。目前“共享菜地”已有20多人认领,土地亩均收益实现翻一番。

  作为名副其实的“江豚村”,镇江村有自己的黄梅调“江豚恋”。赶得巧的游客,能够在镇江村套口组的乡村俱乐部里,听到当地村民们自弹自唱的黄梅调。这里的乡村俱乐部不仅设置了戏台,健身器材、棋牌桌等一应俱全。“钥匙就放在乡村俱乐部隔壁的住户家中,有固定的开放时间,村民们都可以来,黄梅戏爱好者集体演奏、书画爱好者可以在书画室尽情泼墨。”杨航介绍,俱乐部开放数月来,已组织大学生欢送会、文艺汇演等活动10多场,成了村民家门口的“精神乐园”。

  水清岸绿 擦亮生态底色

  作为省级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镇江村立足“南临长江、北依皖河”的地理优势,将生态修复贯穿建设全过程。村内不仅完成多处人居环境整治、种植“摇钱树”,还为江豚营造了更优质的栖息环境,与6000亩水面江豚迁地保护基地、2万亩美丽的七里湖草原形成“江—湖—草”生态闭环。近三年来,该村累计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道路硬化黑化、污水管网优化、厕所改造提升等工程,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连家门口的小菜园都用砖砌围栏整整齐齐围起来,既保留乡土味,又干净整洁。”镇江村党总支书记陈声生说,市场化保洁队伍与村民志愿行动形成合力,让“微笑江豚村”的颜值与生态价值同步提升。

  “以前路过这片塘得绕着走,现在环境好了,水清了,傍晚散步特别舒服。”71岁的村民裴大爷指着岸边的垂柳感慨道。沿着村内主干道前行,富含文艺气息的乡村墙绘映入眼帘,印有江豚logo的定制花盆错落有致,新修沟渠如银带环绕田畴,崭新的硬化路连通家家户户。

  产业融合 壮大集体经济

  紧挨着镇江村乡村俱乐部的便是村里的果园。橙子、枇杷、甜柿等果树整齐地向远处延伸。即将进入隆冬时节,这些果树已经全部采摘完毕,一些果树上仅挂着一两棵稀疏的果子,“这些漏掉的果子就留给附近的鸟儿吃,让他们过冬能找到食物。”陈声生介绍,再过一段时间,村里的草莓便可采摘了。

  太秋甜柿是镇江村的特色农产品,销路一直很好。“咱村的太甜柿皮薄肉嫩,咬一口满嘴清甜,不用脱涩就能直接吃!”陈声生介绍,依托长江流域温润气候与沙质土壤,镇江村培育的太秋甜柿品质优、汁水足、口感好,还通过“电商直播间+乡村驿站代销+采摘体验”多渠道销售,今年仅甜柿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带动30余名村民季节性就业,让“小甜柿”成为撬动乡村文旅的“大支点”。

  除了甜柿,羊肚菌也是村子里带动致富的优质农产品。镇江村依托城郊的区位优势,建有种植大棚56个,实施羊肚菌+西瓜+哈密瓜“三茬连种”,最大程度发挥土地效能,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20万元,带动5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如今,镇江村的产业版图不断拓展:G347国道沿线的瓜果采摘园渐成气候,吸引众多游客前来;“看江豚、品徽屯鸟、逛草原、摘甜柿”也将成为新的文旅线路迎接八方游客。


(全媒体记者 付玉 通讯员 郭钊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