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接受治疗 父亲已做骨髓配型
17岁少年勇敢与病魔抗争
11月17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的病床上,17岁的杨瀚霖一边接受化疗一边做着练习题。在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这个高三学生的恐慌情绪渐渐被来自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抚平,如今,他正积极接受治疗,并坚持复习功课,准备参加明年的高考。



网友留言评论,鼓励杨瀚霖。 来源网络
病魔无情 人间有爱
“帮帮我儿子,把他的命救回来!”11月初,一则求助信息出现在安庆人的朋友圈里,引起无数网友的关注。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不到48小时就筹集到近百万元捐款,创造了与病魔赛跑的爱心奇迹。事情的起因源于杨瀚霖和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
杨瀚霖是安庆一中诚毅书院学生。10月30日,原本健康的他颈部突然出现肿块,伴有低烧,家人起初以为是甲亢。11月1日,杨瀚霖的母亲陈敏带他去医院检查,却收到“血项严重异常”的危急通知。第二天,医生说孩子很可能是白血病。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全家人陷入了巨大的恐慌和悲痛中。
不敢耽搁分毫,父母带着杨瀚霖连夜赶到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11月3日,经过骨髓穿刺检查,杨瀚霖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这个从小成绩优异的少年,是父母眼里听话懂事的好孩子,是老师同学口中乐观开朗的好学生,梦想着学有所成大展才华,眼看着再过200多天就要高考,却被病魔无情侵袭。
医生明确表示,病情发展很快,必须立即开始化疗,等病情缓解后,还需要进行骨髓干细胞移植。整个治疗过程漫长且艰难,总费用预计上百万元。
杨瀚霖父亲杨基安是林场护林员,母亲陈敏早年下岗,靠打零工贴补家用,这两年为照顾备战高考的儿子全职在家。巨额医疗费将这个普通家庭压得喘不过气。
病床上的杨瀚霖始终牵挂着父母,反复追问“这个病能不能治好?花很多钱还治不好,你们两个老了该怎么办?”这个勤俭节约、过生日只要求一块鸡排当礼物的少年,用朴实的问题刺痛了父母的心。
11月4日晚,陈敏通过网络、媒体、大病救助平台等途径发布求助信息。消息很快传开,爱心如潮水般涌来。认识的、不认识的,本地的、远方的,人们自发转发求助信息、捐献善款、留言鼓励。每一笔善款都承载着沉甸甸的期盼,每一次转发都为生命带来新的转机。截至11月6日14时,近百万元爱心捐款汇聚而成,其中大病救助平台筹得近70万元。
不惧病痛 积极治疗
“希望他能将学习上那股不服输的劲头带到与病魔的斗争中,早日回到校园。”同学吴尚荣说。
“请相信医生,相信自己,相信永远在你身后的家人和我们,我们都在为你加油,等你康复归来。”学姐欧阳程程隔空鼓劲。
“已尽绵薄之力”“希望孩子早日康复”“我愿意提供帮助”……网友们的支持和鼓励给了这个家庭希望与勇气。
目前,杨瀚霖家人已筹得善款104万元。在全社会的爱心守护下,这个陷入绝望的家庭有了直面困境的勇气。如今,不再为治疗费用担忧的杨瀚霖,已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与病魔的斗争和学业的坚持中。
11月17日,陈敏告诉记者,目前杨瀚霖已经化疗3天,尽管感染风险与漫长的恢复期都是严峻考验,但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鼓励支持下,他们已经接受现实并学会坦然面对,期盼孩子能早日康复。
病床上的杨瀚霖展现出超乎年龄的坚韧。“他很勇敢,非常配合医生的治疗,目前情绪很稳定。治疗中的痛苦,他从来不对我说。”陈敏表示,治疗期间,杨瀚霖会趁着精神状态好的时候做些练习题,打算参加明年的高考,他还让家人把全部复习资料寄到苏州,说要复习,不能荒废了青春。
陈敏告诉记者,杨瀚霖的父亲已做了骨髓配型,正在等待结果。尽管化疗后还需要进行骨髓移植才能根治,整个过程充满挑战,但全家已做好长期与病魔抗争的准备。
“非常感谢各位好心人,我们一定会坚强面对,积极配合治疗。”陈敏道,“等孩子完全康复,我们全家一定会把这份大爱继续传递下去。”
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一场关于生命、勇气与爱的考试,在杨瀚霖的病房里静静举行——它的答卷,关乎一个17岁少年的未来,也映照出整个社会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