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新闻->正文

力挽狂澜:六岁坠楼女童重获新生

  近日,星星(化名)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安庆市立医院复查。曾经重度昏迷的小女孩,如今已经能活泼地和医生互动,还主动给了主治医生陈敏一个拥抱和亲吻。“孩子的智力、行走能力基本没有受到大的影响,经过后续康复训练,应该会有更好的改善。”陈敏欣慰地说。

  今年5月,一名6岁女童从6楼意外坠落,生命垂危,被紧急送往医院。“患儿送达时深度昏迷,瞳孔反射消失,处于濒死状态。”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陈敏回忆道,初步诊断显示,星星颅内多发粉碎性骨折、多处出血、脑肿胀,同时伴有股骨干骨折、失血性休克及脊柱压缩骨折,病情之复杂、凶险程度之高,让在场医护人员心头一紧。

  “立刻开通绿色通道!”医院迅速启动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ICU)、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专家第一时间集结。“当时最紧急的是纠正休克的同时紧急开颅,孩子太小,几百毫升的失血就可能致命。”陈敏介绍,团队在与时间赛跑,既要稳定星星的休克状态,又要为脑部手术创造条件。

  神经外科团队为星星实施了开颅手术,出于对患儿长远生活质量的考虑,医生们冒着风险保留了大部分颅骨。“如果去掉颅骨,孩子未来两三年都要面对颅骨缺失的问题,不仅外貌受影响,还无法参与正常户外活动,心理创伤可能伴随终身。”陈敏表示,这一决策为孩子后续康复减少了二次伤害的可能,但也给手术团队增加风险。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的监护与治疗更是一场硬仗。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斌带领团队接过了守护生命的接力棒。“患儿术后脑肿胀严重,且合并失血性休克,病情变化极快,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疏忽。”胡斌回忆,当晚他通宵守在病床旁,时刻监测星星的生命体征。

  对于颅脑外伤患儿,保证脑灌注和控制脑水肿是关键。团队一方面通过精准补液、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稳定,确保脑部供血;另一方面加强脱水、利尿治疗,减轻脑水肿。胡斌说,“我们用床旁超声和监护仪器动态评估患儿的状态,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调整治疗方案。”

  在胡斌团队的精心守护下,星星的病情逐渐出现转机。术后第5天,查房的医生惊喜地发现,星星的手指开始有了微弱的活动,眼睛也慢慢睁开。“那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陈敏说,孩子的恢复速度超出了预期,这也让医护人员更有信心。

  医院在治疗之余,也注重对她的人文关怀。ICU期间,医护人员特意安排家属进入病房陪护,缓解孩子的恐惧心理。转到普通病房后,又为她安排了单独的房间,方便家人照料。“我们从家里带来了玩具、绘本,护士长还特意布置了一下病房。”6月1日儿童节是周日,科室的医护人员还是自发组织起来,给星星过了一个特殊的节日,看着星星收到礼物时露出的笑容,大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三周后,星星顺利出院,前往南京的专科医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出院时,她的精神状态已明显好转,基本的交流和活动能力都在逐步恢复。“真的特别感谢陈医生、胡主任还有所有的医护人员,是他们把星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星星父亲感激不已。


(全媒体记者 许娟 通讯员 龙皖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