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社会新闻->正文

安庆积极构建“信用+”内河航运监管新模式
让信用成为水上“通行证”

  “绿码”船舶优先过闸、诚信企业优先获取市场资源、发放信用贷款近1亿元……记者从市交通局获悉,近年来,我市逐步构建起“信用引领、奖惩联动、场景赋能”内河航运信用监管新模式,一系列惠企举措让守信“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推动行业治理从“被动监管”向“主动守信”转变,为长三角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信用动能。

  信用监管,制度先行。市交通运输局先后出台信用管理、评价标准、联合奖惩等多项制度,为船公司、船舶、船员“三船”信用监管提供全过程制度支撑。在协同机制建设上,我市紧扣长三角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要求,构建“干支联动、区域协作、跨域互通”三类联动格局,形成了多元共治的监管生态,即与长江航务管理局、安庆海事局建立长江内河“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监管机制;对接苏浙海事机构,推进长三角水域信用互认与跨域联动;联动江淮运河,建立枞阳枢纽船舶过闸信用监管机制,实现“信用+过闸”常态化应用。

  数据赋能方面,我市全力打造智慧信用监管平台。聚焦政府安全监管、行业经济运行、企业风险内控三类核心数据,搭建统一标准、规范接口、安全可控的“信用交通”信息平台,实现621艘船舶、49家航运公司、4038名船员数据归集全覆盖。同时,与长江航务管理局达成信用信息双向互认、结果互通,可为精准监管、场景应用等提供数据支撑,让信用评价更具科学性、监管更具针对性。

  信用奖惩方面,我市探索实施“绿、蓝、黄、红”四色码管理,对131艘“绿码”船舶、13家“绿码”公司及108名“绿码”船员,给予检查频次减免、政务服务优先等激励;对26艘“黄码”船舶、2家“黄码”公司及5名“黄码”船员,提高抽查比例、加强现场监管;对严重失信“红码”主体,纳入严重失信名单,限制评比表彰并开展诚信教育。同时,将“绿码”主体优先推荐为“安庆市信用十佳”,推动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行业共识。

  场景创新方面,我市不断拓展惠企便民应用边界,推动信用赋能行业全链条,持续优化水运领域营商环境。在核心场景中,“信用+诚信过闸”为“绿码”船舶提供1409艘次优先过闸便利;“信用+货主选船”通过“运吨吨”等平台实现信用分AI筛选,为货主提供503次数据查询支撑,诚信企业优先获取市场资源;“信用+金融服务”累计发放信用贷款近1亿元,精准助力航运企业发展。在拓展场景中,“信用+便利洗舱”为“绿码”船舶减免洗舱费共计7000元,“信用+畅享服务区”为150艘次船舶提供加油优惠、免费寄递等服务,“信用+便利锚泊”实现600艘次船舶免预约泊位服务……让守信者真正享受到“信用红利”。



(全媒体记者 白萍 通讯员 王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