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文明实践拉满“家门口”的幸福感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安庆经开区老峰镇,一场以文明实践为笔、以民生需求为墨的生动实践,正悄然在街头巷尾、村居广场铺展开来。当地依托覆盖全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将一项项精准对接群众“急难愁盼”的志愿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落进百姓“心坎上”,探索出一条民生服务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健康义诊:“守护暖”的邻里新体验
“阿姨,您这个血压稍微有点高,咸菜要少吃点,按时吃降压药很重要。”“大爷,血糖控制得不错,但饭后散步的习惯一定要坚持。”……
在老峰镇,每一次“党员义诊队”深入小区广场,开展健康义诊活动时,类似的叮嘱在现场不绝于耳,伴随着一份份图文并茂的健康知识手册递到居民手中。
这种“零距离”的义诊模式,有效消除了部分老年人对去医院的抵触情绪和不便。许多居民在测量结束后并不急于离开,而是继续与医生交流日常保健的困惑。义诊活动超越了一次性的健康检查,更成为一种持续性的健康管理和情感联结,潜移默化地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营造出邻里互助、关注健康的良好氛围。
环境整治:“主动护”的治理新格局
人居环境是基层治理的“面子”,更是民生幸福的“里子”。面对居民反映的杂物堆积、卫生死角、电动车充电混乱等具体问题,老峰镇没有选择“大包大揽”式的单向治理,而是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发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了一场场“参与式”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
和平苑小区的整治现场,是一幅“边干边聊、共治共享”的生动图景。志愿者们身着红马甲,不仅动手清理楼道内长期闲置的废旧物品、清扫绿化带深处的垃圾。更关键的是,他们利用劳动间隙,与围观的、路过的居民们拉起了家常。话题从眼前的整洁环境,自然延伸到楼道畅通对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以及电动车违规充电的巨大隐患。
“你看,这楼道清干净了,走路也安全,万一有点什么事,跑起来都顺畅。”“在集中充电桩充电,花点小钱,买的是全家和整栋楼的安全,这笔账划算。”……
志愿者们用朴实的语言,将整治行动的意义转化为居民能切身感受到的安全与便利。一位刚开始对清理自家门前杂物有些抵触的居民,在听完志愿者耐心解释后,态度从不解转变为支持,主动配合清理,并表示:“你们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干净整洁不只是为了好看,更是为了大家的安全。以后我们自己也得多注意。”
假期课堂:“伴成长”的服务新内涵
随着社会节奏加快,双职工家庭面临的“假期孩子去哪儿”的难题日益凸显。老峰镇社工站精准捕捉到这一普遍性需求,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空间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变身成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和“快乐驿站”。
假期课堂的气氛与学校的严肃紧张有所不同,更侧重于营造一个安全、温馨、有益的成长环境。志愿者们分工协作,有的耐心辅导孩子们完成假期作业,解答学习上的疑难杂症;有的则组织开展绘画、阅读、手工等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孩子们既能在一个相对安静、有纪律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也能在劳逸结合中发展兴趣爱好,拓展社交圈。最让家长感到安心的,是这种“官方”托管的专业性和可靠性。
假期课堂的成功实践,实现了多赢局面:它既解了家长的燃眉之急,为孩子们提供了有益的成长空间,也为志愿者提供了一个服务社会、实现价值的平台,更在全社会营造了关心关爱下一代、共同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让文明实践的种子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从送医上门的健康守护,到激发共鸣的环境共治,再到排忧解难的成长陪伴,老峰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始终紧扣“民生”二字,精准延伸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