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民生新闻->正文

“板凳围坐”听民意 “六事三解”化矛盾
桐城陡岗村以“礼让和谐”走出乡村善治路

  昔日“资源匮乏、矛盾凸显”的基层治理薄弱村,如今连续四年零越级上访、获评安庆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村民满意度测评达96%——桐城市吕亭镇陡岗村的蝶变,源于“六尺巷工作法”在基层治理中的深度实践。这个辖44个村民组、4517人的农业丘陵村,以“听民意、解矛盾、优服务、暖民心”为路径,将“礼让和谐”的文化基因转化为治理效能,走出了一条“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乡村治理新路子。

  “板凳围坐”听民意,让治理贴近群众心声。“上次提的灌溉塘口清淤建议,三天就动工了!”提及村里的“板凳会”,陡岗村村民胡习玉赞不绝口。作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板凳会”摒弃主席台、发言稿,村“两委”班子成员带着诚意,走进村民家门口、田间地头,与村民围坐共商村务。

  针对“一老一小”留守格局,村干部主动“进组串户”。今年桐城市“宜居桐城”行动推进期间,通过“板凳会”收集的16条村庄环境提升建议,大部分已转化为清淤塘口、修缮步道、增设路灯等具体举措,让村民从治理“旁观者”变身“参与者”,干群凝聚力持续增强。

  “六事三解”化矛盾,让和谐浸润邻里关系。“遇到宅基地纠纷,就讲‘六尺巷’的故事;碰到邻里矛盾,就请‘五老’出面调解。”陡岗村将“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文化内涵融入矛盾化解,创新推行“党建领事、礼让和事、村民说事、五老解事、网格管事、群力防事”的“六事”机制,搭配“解决、解释、解气”的“三解”服务,构建起多元化解体系。2023年以来,全村累计调解矛盾纠纷76起,成功率达100%。

  同时,该村坚持村组事务全公开,从水渠修建到土地流转,从方案制定到施工验收,全程通过“村民说事”渠道公示,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心里亮堂”成为村民对村务工作的共识。

  “暖心举措”解民忧,让服务兼具力度温度。“找得到人、办得好事、解得了难、交得上心”,这十六字服务宗旨是陡岗村治理的初心。针对留守老人作息特殊、外出务工人员办事不便的问题,该村推出“5+2”服务模式,即工作日午间服务不“打烊”,双休日至少3名村干部值守且必有村主要负责人带班,有效解决“上班没空办、下班没人办”的难题,节假日业务接待量占总量的18%。

  在特殊群体关爱上,村里成立“救急难”互助基金,累计募集资金4.75万元,全年发放救助金1.02万元;对监测户、重度精神残疾帮扶对象实行“一户一策”,党员干部定期走访送温暖。2024年该村推进500亩土地流转时,正是凭借“板凳会”讲政策、“救急难”基金解顾虑,实现100%签约,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

  如今,该村正围绕建设“产业兴旺、文化繁荣的幸福村”,持续深化“网格化+信息化”建设,在现有3个大网格基础上,细分44个“微网格”,让服务精准覆盖特殊群体;同时打造“六尺巷文化展区”、开展“最美邻里”评选,让“礼让、包容、共建”的理念融入村风民风。

  “基层治理既要讲法理,也要有人情。”陡岗村党支部书记张兵表示,以“六尺巷文化”为魂的治理之路,不仅化解了矛盾、凝聚了人心,更让村庄在和谐氛围中孕育新希望。


(全媒体记者 雷琳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