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我想投资开办家庭农场,提供技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说这话的男子是安庆市潜山县塔畈乡体元村出了名的贫困户江有根。要是在三年前,他说这话鬼才信。不过现在这个山区贫困村不只他一个人说“大话”了。
脱贫户希望帮助村民致富
地处大别山深处的潜山县塔畈乡体元村是潜山县最贫困的山村之一。
年过五旬的江有根是这个贫困村里有名的因病致贫困难户,曾做木匠的他因患严重眼疾失去了收入来源,加上妻子体弱多病,还带一个智障的哥哥生活,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转机出现在2015年,安庆市财政局成为该村定点帮扶单位后,请来了省农科院的专家,对当地气候、土壤环境考察,针对当地青山绿水,生态环境好的特点,提出可以推广“稻鳖共生”新技术,可以实现亩产增收万元以上。
在安庆市财政局和农业技术人员的支持、鼓励下,江有根成了体元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自2015年起,他对自家3亩农田进行改造,安装了防逃、防盗措施等,投入鳖苗550只,尝试“稻鳖共生”新技术,当年的鳖苗由结对帮扶公司免费提供。
一年多的实践,江有根尝到了甜头,并顺利脱贫,他养殖的甲鱼由于绿色无公害,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面对新的一年,江有根说,他想扩大“稻鳖共生”养殖规模,“投资开办家庭农场,提供技术帮助其他村民脱贫致富。”
卖家送货上门钱到时再说
困难户江有初同样想在今年大干一场,不久前他又贷款3万元准备多养几头牛,政府对这3万元给予贴息补助。
江有初也是因病致贫户,帮扶单位安庆市财政局了解到,江有初有养牛的技术基础,而当地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养牛,聘请省农科院畜牧业养殖专家到村里开展养牛、养羊技能培训。
培训后,江有初从原来的不敢想、不敢试、到主动干。从开始的2头牛,到后来陆续增加,最高峰时有12头牛。
1月11日,记者来到江有初的牛棚时,有不少村民正在围观“抗议”,“都是老熟人,我想买几斤牛肉都不肯”。江有初露出憨厚的笑容,解释说今天的两头牛,已经被人提前预订了,等过几天再宰牛时一定留下。
如今的江有初养牛在体元小有影响,信用度也越来越高。“当初无钱时,买小牛犊是花现钱购买,现在是人家送小牛犊上门,养大后付款还本”,江有初说。
村庄越变越美 人也越发自信
记者找到正在易地扶贫搬迁现场的村支书彭代高,他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他们村建档立卡户已全部脱贫,村集体收入在10几万元以上。他告诉记者一个例子,一位在外地打工的老百姓回家过年,到村口不敢走了,昔日的老街、老路全没了,以为走错了地方,这哪是贫困村,比美丽乡村还美。
在体元村,记者极目所见,村里房舍古朴雅致,街道宽敞整洁,彻底改变三年前那个贫困村的印象,但变化最大的,是百姓的精神状态,是一张张越来越自信的笑脸。
通讯员李泽义记者乔剑文/摄
1、安庆新闻网(http://www.aqnews.com.cn)是由安庆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本网源自《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安庆新闻网的所有原创新闻作品(包括新闻、信息、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料等),版权归安庆日报社所有。未经安庆新闻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和原链接,如“安庆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转载的其他媒体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通知。
3、如需转载安庆日报社旗下《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及安庆新闻网享有版权的作品,请来函或来电与安庆新闻网联系。
上一篇文章: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文化进行时)
下一篇文章: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