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国人的古典乐启蒙,是从盛中国(见上图,资料照片)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始的。9月7日晚,中国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7岁。
“盛中国老师对我国小提琴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音乐家协会小提琴学会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小提琴教研室主任谢楠说。“盛老师的笑容永远那么灿烂,在台上认真,充满对音乐的热爱和热情;在台下可亲,和我们这些晚辈分享着他的音乐故事。”青年钢琴家田佳鑫说。
盛中国1941年出生于重庆,父亲盛雪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教授,母亲朱冰主攻声乐。出生在音乐世家的盛中国,自小就展现了非凡的才华。5岁随父学琴,7岁第一次公开演奏,9岁在电台录制了自己的独奏作品,13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19岁留学莫斯科,获得第二届国际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荣誉奖。
1964年回国后,盛中国曾同当时的中央乐团交响乐队(现中国交响乐团)等合作,演奏了中外著名小提琴协奏曲。1980年,盛中国出访澳大利亚举行独奏音乐会,并与悉尼等多个城市的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柴可夫斯基作品以及《梁祝》等作品。巡演成功后,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将盛中国的名字列入了“世界最伟大的艺术家”之列。他的演奏曲目范围非常广泛,演奏风格丰富又具有韵味。业内评价,他将音乐和个人的生活融汇,真情随音乐流露,充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盛中国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盛中国说,“演奏《梁祝》,要有西方的那种装饰美、形态美,也要从中国的水墨画中汲取内涵,那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这样才能到达音似神往、入木三分的境界。”尽管演奏过上万次的《梁祝》,但盛中国每次演奏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都会有新的处理。
这些年,盛中国形容自己不断在远行。他多次应邀到亚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的许多国家以及港澳地区举办音乐会,并多次与国内外交响乐团和世界著名指挥、音乐家一起同台演出。与此同时,他经常到各地演讲,积极推动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但他知道,他走得越远,心就和祖国越近。“走出去能开阔自己的眼界,能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盛中国说,“但我的根是在中国,我要让全世界了解今天的中国,了解今天中国的文化,了解今天中国的辉煌一面。”
盛中国曾做客国家大剧院“经典艺术讲堂”。在讲堂上,他提到,“演奏技巧是表达音乐的手段,表达音乐才是目的。生命不息,演奏不止,要让每个音符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听众的心田。”
大师已去,妙音犹存。如今,盛中国先生离开了。但在他的《梁祝》《流浪者之歌》中,我们仍能感受到他的音容笑貌和精神境界,和他一次次在音乐中相会。
《 人民日报 》( 2018年09月10日 06 版)
1、安庆新闻网(http://www.aqnews.com.cn)是由安庆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新闻门户网站。本网源自《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安庆新闻网的所有原创新闻作品(包括新闻、信息、图片、视频及音频资料等),版权归安庆日报社所有。未经安庆新闻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和原链接,如“安庆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转载的其他媒体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及时通知。
3、如需转载安庆日报社旗下《安庆日报》、《安庆晚报》及安庆新闻网享有版权的作品,请来函或来电与安庆新闻网联系。
上一篇文章:九月最期待电影片单,这五部必看!
下一篇文章: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