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城市、也有农村,既有街道、也有乡镇,点多、面广、线长,这就是宜秀区文明创建工作的现状。近年来,该区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常态抓创建,因地施策、美化环境,还市民以美好生活。
“老王,有卫生死角,辛苦跑一趟。”“好,马上去清理。”11月18日,宜秀区杨桥镇杨桥社区的老党员王爱民很忙碌。头戴草帽、肩戴袖章,带着铁锹和扫帚、骑着电动车,创建这几年,王爱民的身影一直活跃在社区的卫生死角和盲区。
既有城市、也有农村,既有街道、也有乡镇,点多、面广、线长,这就是宜秀区文明创建工作的现状。近年来,该区致力于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常态抓创建,因地施策、美化环境,还市民以美好生活。
S347穿杨桥镇而过,S347杨桥段长约30公里,道路两侧曾经杂物乱堆、垃圾较多。经过连续数年的整治,如今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百米之内就有垃圾桶。“路面保洁实行市场化,道路绿化按照属地原则包保到村,垃圾清运由安庆京环负责。”该镇文明办负责人章海云说,如今的S347杨桥段“容貌”已今非昔比。
针对乡村创建,近年来该区推出“五老志愿督查员参与助力”的做法,从6个乡镇(街道)退休的老村干、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老战士等人中,选出60名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的志愿督查员。“五老”的参与,发动了群众、带领了群众、感动了群众。同时,该区还结合全域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整体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每年推出梨花节、郁金香花展、向日葵花展等25场乡村文旅活动,让美丽环境变美丽经济。
“在城市住腻了,没事就去农村看看花、赏赏景、吃吃农家饭。”随着小区环境的改善、自家房价的提高,如今的沈立发心情大好、硬生生将生活过成了“诗”。现年65岁的沈立发是宜秀区大桥街道肖坑社区三角花园社区23栋102室居民,小区曾经的脏乱差环境让他头痛。“私搭乱建、种植蔬菜,小区内普遍种植北瓜,一度被称为‘北瓜小区’。”他说。
三角花园社区作为还建小区,曾是该区文明创建的难点痛点。创建过程中,该区结合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对该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如今,小区内雨污分离了、路面黑化了,机动车停车位划定了、电瓶车充电有了智能设备,出入口不光安装了监控、还配备了门卫。“不光如此,政府还在积极帮我们办理房产证呢。”沈立发笑着说。
针对城市创建,近年来该区推行步行工作法,规定创建包保责任人每天必须步行一小时以上,深入社区、单位、重点路段、重点场所,现场看、现场干,现场调度、现场督查督办。同时,细化网格管理,把创建工作拓展到基层单位、小区楼院、居民家庭;大力弘扬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倡导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