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正文

种植多种用途油菜,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油菜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望江县赛口镇聚焦乡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培育规模企业,同时不忘推动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土地流转,大力发展“油菜经济”。作为望江县油菜种植大镇,赛口镇逐渐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拓宽产业面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_MGL4727.JPG

  3月中旬,各地游客纷纷到望江县赛口镇,踏青赏花,拍照留影。 通讯员 檀竹兵 摄

  今年,望江县赛口镇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油菜经济,油菜种植面积达31000亩,在田油菜有花用、油用、蜜用、菜用等品种,综合开发的路越走越宽。

  “金花”引来八方赏花人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赛口镇红旗村武昌湖沿岸千亩梯田上,连片的油菜花热情绽放。一根根绿杆托起明黄“地毯”,一阵阵春风吹皱金色“花海”,阳光照射下,金灿灿的油菜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花儿在春风中摇曳,蜜蜂在花丛中飞舞,犹如一幅精美的田园风光画。

  每到周末,望江周边乃至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而来,踏青赏花;一些扛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穿行花海,采风摄影,记录美好。

  离赏花地不远,六户渔业队的“老渔民”樊李智开着机船,接送往来游客。六户渔业队是100多年前从江苏溯江而上在此落户的渔民聚居地,因最初只有六户人家,因此得名“六户”。

  从红旗村主干道到六户渔业队聚居地,要乘船穿越一条十几米宽的河道,这也成了来此观赏油菜花的游客另一项休闲体验。如今,六户人家发展到了二十多户人家,借着本地成片的油菜花观赏资源,他们已有不少人家转产从事餐饮、住宿服务,樊李智就是其中一户。

  樊李智以前在外打过工、在家养过鱼,2014年办了一家农家乐,提供休闲垂钓及餐饮服务。近年来,来此观赏油菜花的人多了起来,他的农家乐也越来越忙。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他的年纯收入达到了30万元。

  “二十多户人家中,从事餐饮、住宿服务的就有十三四家,这个季节来的人主要是观赏油菜花。”樊李智说,“从过完年到现在,平均每周我家要办二三十桌饭,周末等节假日人特别多,不下雨的话几乎天天都有人来。”樊李智说。

  每逢节假日,忙不开的时候,樊李智的农家乐都要请人帮忙,工钱一天150元至200元,一年要请100多人次。来这里游玩的人,当然要尝一尝本地的特色菜,周边村民家的土特产在农家乐也有了销路。

  赛口镇党委副书记方世珍介绍,红旗村武昌湖沿岸千亩油菜花从2017年开始种植打造,如今,这连片的油菜花不仅成为春日里视觉的盛宴,更是老百姓辛勤耕作的希望。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踏青赏花带动了这里的乡村旅游,也带动了村民增收。除春季赏油菜花外,赏荷花、采莲蓬、乘船游等也是这里吸引人气的休闲体验项目。

  全产业链发展“钱景”广阔

  观赏季节之后,当油菜花进入成熟期,收获的油菜籽是榨油原料,市场上每斤菜籽油可以卖到10元钱。

  近年来,作为望江县油菜种植大镇,赛口镇大力发展“油菜经济”,逐渐形成了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在拓宽产业面的同时,有力地支持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赛口镇九华村,为让种植大户放心种植,该村粮油加工产业扶贫综合体年前就与众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签订了收购合同,让种植户们吃下了“定心丸”。目前,该村粮油加工产业扶贫综合体正在积极准备今年的收购、加工工作。

  九华村粮油加工产业扶贫综合体由村集体在2018年建立,主要加工大米和油菜籽。每年综合体加工油菜籽集中在5月到7月,一年要加工160吨油菜籽,可产油50多吨。每年光是油菜籽的加工、销售,可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的收入。在清理、晒籽、运输等环节,综合体每年可为当地村民带来近千人次的务工收入。

  在油菜籽加工过程中,除了33%的菜籽油和少量水分,55%的产出物是油饼。油饼作为油菜籽榨油后的副产品,虽然没有菜籽油“精贵”,但其含有较高的蛋白质、氨基酸等物质,同样可以用作肥料、饲料等,市场上每斤可以卖到1元钱。

  九华村村委会主任曹竹根说,综合体面向本村、周边村及其他乡镇收购油菜籽,综合体建立的第一年,只加工了80吨的油菜籽。这几年,受油菜种植政策的影响,将小麦改种油菜的种植户越来越多,综合体的油菜籽收购、加工量也越来越大。目前,全村油菜种植面积已将近千亩,周边村的种植面积更大。

  “原来我是种植其他农作物的,现在种的是油菜。我种的有140多亩,还不是我们这边最多的,现在我们这边种油菜的大户和合作社越来越多。”津潭村油菜种植大户檀根年说。

  综合开发的路越走越宽

  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赛口镇党委书记范结友说,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把冬闲田利用起来,今年全镇油菜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

  赛口镇的油菜如今已经形成种植规模,春暖花开季节,来自全国各地的“追花人”纷纷集结于此,和他们的蜜蜂在这里度过一个甜蜜的春天。

  3月29日下午,在赛口镇永镇村主干道旁一处紧挨着油菜田的场地,来自浙江衢州的“追花人”严福望夫妻俩正“全副武装”在蜂箱边采蜜,成群的蜜蜂“嗡嗡嗡”地在他们身旁飞舞。

  “我们带了130箱意蜂,3月10日过来的,要在这里待一个多月再去陕西,再到内蒙古,之后返回浙江衢州,一路带着蜜蜂追着花跑。”严福望说,“这里的油菜花很多,与我们同行来到这里的还有同乡的8户养蜂人。全年产蜜八九吨,其中就有两吨是在望江这里产出的。”

  每年油菜花开时,赛口镇共有50多户养蜂人在这里停留,包括本镇养蜂人。除此之外,因为油菜的花和嫩根茎都可以食用,当地一些村民还将油菜花和米饼做成菜花饼、将油菜的嫩根茎做菜食用。目前,赛口镇种植有花用、油用、蜜用、菜用等功用的油菜品种,综合开发的路越走越宽。

  油菜的全身都是宝,但油菜的秸秆处理却是难题。为更好地解决油菜秸秆的处理难题,赛口镇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了一家油菜秸秆加工企业,落户该镇永镇村。目前公司已经挂牌,正在与农户签约,预计今年底投产。通过粉碎压缩,可将油菜秸秆加工成为生物颗粒燃料,该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非常小,能够减少现有能源使用,减少对环境的伤害。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赛口镇还将持续加快油菜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油菜经济”,持续探索强镇富民之路。


(全媒体记者 罗少坤 通讯员 檀竹兵 童宇哲)